长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志刚介绍情况
长宁县大规模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会现场
中国网•西部高地 12月13日讯(何毅 李梅宜宾报道) 今天上午,记者在长宁县组织部获悉,该县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先后被中组部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试点县,省委组织部“防止简单以票取人”试点县以及市委组织部“非定向权重提名选任干部”试点县。试点成果得到了中、省、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11年起,长宁县以推进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常态化为切入点,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任方式由过去的“伯乐相马”转变为“赛场选马”,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方式,为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了平台,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
近两年来,竞争性选拔工作已成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最重要的载体。长宁县委共拿出58个科级领导干部岗位用于竞争性选拔,从范围上涵盖了党群、政府、公检法等多个系统,并拿出了一批“要害岗位”(如县安监局局长、县政务中心主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县文广新体局局长、县委政研室主任等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来进行竞争性选拔。此外长宁县还开辟了竞争性选拔聘任领导干部的新路,在县教育局和县文广新体局等专业性较强的单位通过竞争性选拔聘任的方式选拔副局长,长宁县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规模前所未有,决心前所未有,气魄前所未有。
竞争性干部选拔中为充分尊重民意,在民主推荐环节中,除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县委还邀请了县委干部监督督查员、“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代表、社区居民参与干部推荐,被推荐干部人选得推荐票需在50%以上,且群众公信度较高的人选方可进入下一轮竞争。在选拔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岗位,量身定制不同的测评体系,基本上实现一类岗位一套测评体系。
“干什么考什么”是今年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纳贤新思路。
长宁县推行的竞争性干部选拔十分突出“干什么考什么”思路,按照竞争岗位特点及人岗相适的要求,试题设计重能力、重潜质,由分管该岗位工作的县领导出题,以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主观题型为主,既考查干部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考查其推进工作能力。
长宁县教育局党委书记何忆在叙述自己参加干部选拔时,意味深长的说,“我觉得我很幸运的能在这种非常科学、公正的环境下成长,这次竞争性干部选拔的机制环境非常细腻、阳光、公正、民主。到我参加考试的时候,都不知道评委的任何信息,在等待考试期间,所有通讯设备也要交到统一保管处,直至面试结束。这样的干部选拔方式,我非常满意,对以后的工作有一份浓烈的热情和责任感,为长宁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长宁县安监局局长彭勇也是这次干部选拔的受益者之一,他说:“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干部选拔上得到了深刻体现,这种干部选拔的程序要人为控制是几乎不可能的,每个环节都是十分透明、公正,竞争性干部选拔能激活干部工作的热情,打破了以前用组织决定考察的方式,同时也彰显了清明。参与者、社会各界以及老百姓的反响十分强烈,纷纷表示赞同、满意。”
长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指导员马雪锋也是参加了本次竞争性选拔干部,不过遗憾的是他最终没有被选上,但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坦然开心的说,我是在“大评委”阶段被评得第二名最后被淘汰的,我参加了整个评选过程,整个过程公平、公正,我觉得这样的竞争方式非常的科学,非常的阳光。如果以后有更适合我的岗位我还会继续参加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