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和25日,我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笔试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举行,此次公推公选的15个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党群部门、重要部门岗位较多,共有1044名报考者通过资格审查符合报名条件。
现场目击:考场秩序井然
省公选办有关人士介绍说,在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中,有副厅级干部18人,女干部11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58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208人,获得博士学位85人;有正高技术职称226人,副高技术职称164人;报考者平均年龄46.1岁。平均每个岗位报考人数达到70多人,其中省预防腐败局专职副局长最火爆,报名人数达到132人。
25日上午8时30分许,记者在现场看到,考生们陆续来到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考场。这次公开选拔的笔试考场共有42个。对于参加此次公选考试,考生都能坦然面对,充满自信,展现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开始后,考生们都自觉关掉了手机,埋头认真答题,考场里秩序井然。
考卷内容:联系实际注重操作能力
如何通过考试让有水平、有能力的报考者脱颖而出,试题是关键。据省公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体现公平公正,此次考试由省公选办委托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对公开选拔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笔试进行了命题。
考试内容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突出岗位特点。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知识面,分为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两个部分,题量比较大,总共有160多道题。笔试由于此次选拔共性要求较多,采用一套试卷。题型全部为主观题,共4题,包括领导工作实务题、案例分析题(2个)和材料议论文。主要考察副厅级干部共性的东西,特别是注重测试领导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根据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成绩、笔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入围面试成绩,按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每个公选职位入围面试人员(入围最后一名出现成绩相同者一并列入)。
考生体会:只懂死记硬背难过关
命题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并与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联系是本次公选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笔试的重要特点之一。比如案例分析题,多以我省省情为背景,结合领导干部工作实际进行拟制。中央、我省最近一些重要工作会议以及干部群众密切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试题中有所体现,时代特征鲜明。
“重要的不是理论,而是具体你该怎么做。”不少参加考试的考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经过紧张的3个小时笔试答卷后,不少考生告诉记者,考试时间挺紧的,考的都是领导干部遇到实际问题应该怎么办。死记硬背没用,关键在于看自己的工作经历、领导经验和平时的思考积累。此次考试命题,既提供了有效竞争的平台,又为应试者发挥潜能提供了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