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阜宁县委书记王锦胜代表县委与公开选拔的30名副科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进行任职集体谈话,勉励他们认识历史使命,迎接新的挑战,干出新的业绩。由此,从报名到资格审查,从笔试到面试,从考察到常委会差额票决,一场公开、公平、公正全程差额选拔副科级干部工作落下了帷幕,阜宁县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也实现了由“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
虚拟职位,拓宽领域引“马”
今年是阜宁县全面实现小康的验收之年,也是该县突出工业主导战略,深入实施“五大行动”的攻坚之年,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真正把那些思想有活力、工作有激情、干事有闯劲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阜宁县委决定面向全县一次性公开选拔10名副科级年轻干部、10名副科级女干部和10名非党干部,这一有力举措,表明了该县求贤若渴、广揽人才的诚意。
在公开选拔前,阜宁县出台了《公开选拔副科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公告》,制订了较为宽松的报名条件,按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三个类别进行分别选拔,对每类人员都制订了年龄学历、任职资历等条件。这次“赛场选马”,采取“虚拟职位”的方法,解决了人岗相适的问题。考生报名参加考试,不是直接报某一具体职位,而是报考某一类别。
据该县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公开选拔有三个亮点:一是思想解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选拔的决心大、规模大,选拔的领域宽、范围广,不仅包括全县各级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人员;二是年纪轻,学历层次高,要求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年龄均在30周岁以下,非党干部在35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三是报名对象注重向基层倾斜,尤其是放宽大学生村官的报名条件,规定大学生村官在村服务满1年并获得市及市以上综合表彰的或者在村服务满3年的均可报名。
“求贤榜”一发,报名者络绎不绝。符合条件的可报1-2个类别,进入面试时确定1种类别。全县有186人参加报名,经过资格审查,确定166人符合报考资格。
公开竞争,赛场角逐选“马”
9月8日上午9时许,阜宁中学博A楼3个教室内鸦雀无声,只听到钢笔沙沙地响,166名笔试者正聚精会神地奋笔疾书……
“为了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这次选拔工作全过程邀请县领导、县纪委、监察局和县人民评议员代表参与,并进行全程录像,接受广大干部群众和新闻媒体监督。”县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说。
参加完笔试的省委选调生张梦洁说:“这次公开选拔,感觉到县里特别重视,试题由省里专家命题,考卷由考官现场拆封,试题内容结合阜宁县情实际,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经过专家的批阅、登分、汇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和1:3的比例,全县确定了90名面试人选。
9月16日上午8时,阜宁县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面试正式开始,按照临时抽签的顺序,考生依次进入考场,面对考官严肃的表情,90位应试者顾不上紧张,分别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侃侃而谈。每人四个问题,20分钟。
“这次面试我感觉公开、公正,评委都是从市里来的,大家都不认识,避免了人情分,而且考试现场抽号,现场作答,现场公布得分。”一名参加完面试的考生说。
9月17日至19日,按照“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得出综合成绩后,以1:1.5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并提交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确定了30名科级干部人选。
科学选任 ,合理安排用“马”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批“良马”,是实现公选效益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阜宁县委根据这批干部的年龄、学历、专业、经历等特点,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工作岗位,主要充实到经济一线、基层一线和重点镇区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全县公开选拔的30名副科级干部,有20名安排到重点镇区领导班子中,26名安排到经济生产一线,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刚被任命为阜宁县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的孟晓俊说:“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专业,工作后一直从事经济工作,这次又把我安排到招商局副局长职位,我对这项工作业务比较熟悉,对做好下一步工作很有信心。”
阜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强指出:这次公开选拔科级干部,第一,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不拘一格选人才,有利于年轻的、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第二,优化了班子结构,真正把我们的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经济一线倾斜,形成年轻干部培养链。第三,整个公开选拔过程在纪委的全程监督下,经过了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票决、公示等程序,整个过程公平、公开、公正,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