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赛场选出千里马 ——西安市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满枝头。今年5月底我市开始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领导干部,在金秋十月这个收获的季节,终于落下帷幕。50名优秀年轻干部从744名参与遴选者中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接见他们时寄语全市年轻干部:要牢固确立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要全面提高履职尽责的执政能力,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带着希望,带着朝气,也带着沉甸甸的信任与殷切的嘱托,这50名年轻领导干部正式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揭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这次公开遴选工作亮点纷呈:先报名后确定遴选数量和职位,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摒弃笔试,引入先进的人机对话,进行业绩潜能评估;将组织考察放在面试环节之前,考察组中有外语专家参加;杜绝人情,邀请外地专家、大众评委来做面试考官,当场公布得分,面试环节综合运用前期成果;根据个人特长,尊重个人意愿,组织进行量体定岗安排工作……
50名脱颖而出的干部是参与者中的佼佼者
表现沉稳、对答如流、真知灼见的“火花”闪亮其中……在一间面试考场内,即便一早规定评委不能现场表达任何意见,这名考生仍然“罕见”地赢得了大众评委的热烈掌声,大家都真心实意地为他近乎完美的表现所折服。他,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团委副书记、31岁的闻其伟。
闻其伟无疑是这次公开遴选的佼佼者,他的“佼佼”,来自于在校期间就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全方位历练;他的“佼佼”,来自于首届专本科辩论赛的实战考验;他的“佼佼”,更来自于在腾格里沙漠深处支教的艰苦磨砺。最终,闻其伟以95.72的高分,列所报考职位类别的第一名,被分配到户县任副县长。
与闻其伟一样,今年33 岁,来自西安市公安局反恐怖侦查支队的副主任科员赵娟也是一名出色的实力型选手。
这名参与过28起涉爆侦破工作的柔弱女性,在安与危的人生考验中,她没有迟疑,独自勇斗身高1.8米的凶恶歹徒;如今,在人生的另一场考验中,她用踏实和实干的才能,赢得了评委们“苛刻”的考验,最终破格提拔到西安市公安局地铁分局任副局长。
“破例”的掌声和“破格”的提拔,背后是50名选手雄厚的“复合”实力。在公开遴选这场真刀实枪的比赛中,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面对15比1近乎残酷的淘汰率,实力才是证明选手唯一有效的“通行证”。
回顾整个公开遴选过程,自5月30日打响发令枪起,历时4个月,50名干部历经公开报名、资格审查、业绩潜能评估、组织考察、综合面试、确定职位、任前公示等环节,一步一步“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到了比赛终点。在他们中间,男性33人,女性17人;中共党员48名,平均入党年龄22岁,学生时期入党的有36人;来自西安本市干部20人,占40%,中省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干部30人,占60%;大学学历23人,研究生学历27人;正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32.6岁,副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30.6岁。
也正因为50人的出色,落选者不仅没有怨气,而是更多了几分服气。仅仅以零点零几分的微弱差距落选的李元轩是一名央企干部,回顾遴选过程,他心悦诚服地说:“虽然我落榜了,但输得心服口服,毫无怨气。与上榜者相比,再小的差距也只能证明他们的优秀。”
让李元轩心服口服的50名优秀选手,“复合型”是一大亮点,他们一专多能、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有的精于艺术表演,有的爱好主持,有的精通国际象棋,有的擅长球类运动……现任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慕洁达到古筝器乐表演10级的水平,现任市文广新局监察室副主任的慈澍馨获得过陕西省小戏小品大赛最佳表演奖……
正如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钟健能所说:“最终胜出的50名干部政治素质较好、创新意识较强、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丰富、外语水平较好,多才多艺、富有活力,是所有参与遴选的干部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佼佼者。各单位和考察组推荐了126名表现突出的重点人选,50名遴选出来的干部名列其中。”
面对社会上关于公开遴选是“萝卜选拔”,是为官二代、富二代创造条件的质疑,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50名干部中,19人来自农村家庭,占38%;14人出身工人家庭,占28%;2人出身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占4%;12人出身普通干部家庭,占24%;3人有厅级干部家庭背景,占6%。
先报名后确定遴选数量和职位是好中选优的基础
这次西安市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部与一般性的竞争性选拔干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先报名后确定遴选干部的数量和职位,再好中选优,坚决不从“筷子”中间拔“旗杆”。
以往竞争性选拔干部一般是先定岗位再选人,但一个地方到底有什么人才,在情况未明前就确定岗位,比较盲目,有时甚至会出现部分岗位根本无人才可选、只能从“矮子”里边拔“将军”,选出的干部进入角色较慢,打不开局面,既耽误了工作,也挫伤了干部本人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遴选工作开始伊始,钟健能就反复告诫:“这次我们到底遴选多少名干部?不能摸脑袋,想当然。要根据报名的人数来确定,报名的人多就多遴选些,报名的人少就少遴选些,这样才能保证遴选的质量。”
根据这一原则,此次公开遴选报名前不设具体岗位,而是在所报考职位类别中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录取,这样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是足够优秀的。据统计,报名期间,西安市公开遴选办公室共接待、解答各类咨询2000多人次,吸引了785名干部报名,最终有744人通过了资格审查。西安市公开遴选领导小组决定,大致按照151比例遴选50名干部。这样的选拔比例为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既说明人才的成长来之不易,又反映出人才的稀缺和珍贵。而让人才茁壮成长,发挥最大的效能,适宜“土壤”必不可缺。为此,此次对于遴选出来的干部,西安市明确提出要统筹考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战略导向,报考者的专业方向、从业经历、个人意愿,为他们“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职位,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
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王韬,面对组织部门为他“量身定做”的新岗位,十分满意。这位环保领域中的专家,硕士、博士期间就一直学习环境工程专业,他发表《西安市污水厂污泥脱水试验》等多篇论文,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这次来到西安市环保局工作后,他欣喜地说:“我的所学终于有了所用之处。”
与王韬相似,原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工会副主席李建勋,是一名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博士。在确定职位时,组织上考虑到他拥有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为了发挥他的科技专长,安排他到市科技局工作,使李建勋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