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发文明确提出,每隔一段时间拿出部分重要职位,适当放宽资格条件,公开选拔年轻干部。
10月9日上午,湖南省委组织部在长沙召开2012年公开选拔省管优秀年轻干部任职集体谈话会,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勉励26位即将履新的公选年轻干部既要有干事的激情又要有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公选变为公认,把职位当成责任。”
“70后”年轻干部成生力军
与以往的公开选拔工作相比,今年的公开选拔突出了“优秀”、“年轻”的主基调。记者注意到,此次拟任新职的26名省管干部,18人在40岁以下(1972年以后出生),其中3名县市区长提名人选为35岁以下:余勋伟,提名为长沙市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候选人;龚红果,提名为株洲市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候选人;周立志,提名为怀化市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候选人。“70后”年轻干部正在逐渐成为湖南政坛的新生力量。
任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党委委员的吴巨培出生于1975年11月份。吴巨培坦言,自己的点滴进步都得益于省委开明开放的眼光和胸怀。“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吴巨培引用梁启超的话表明自己将勇敢承担起责任和义务,做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据了解,在此之前,吴巨培担任永州双牌县委书记,熊炜担任株洲醴陵市委常委、副市长,这也充分体现了省委面向基层选人才的用人思想。此外,干部提拔任用“知识化”也体现得比较明显。26名省管干部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8人。
大部分职位允许越级报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一名来自外省的干部,而且是从纯粹的企业中层岗位走上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党组成员这个有一定技术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舒行钢借用汪国真《热爱生命》一诗里的语句言志,表明自己尽快融入湖南、尽快进入角色的迫切心境。此前,他担任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国际工程事业部经理,公司地处湖北武汉。
据介绍,大部分职位允许越级报考,部分职位允许体制外人员报考,体现了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人思想。
双向交流成常态
从基层到省直机关,再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从26名干部的履职经历分析不难看出,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正在成为常态。比如,任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的刘中杰就是2003年从省直机关选拔到基层任副县长,今年又通过公选从基层选拔到省直机关。还有提名为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候选人的周辉斌,也是2003年通过公选担任长沙县副县长,今年又是通过公选实现了人生一次大的跨越。他坦言,9年的基层历练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此次公选干部中还有从中央驻湘单位公选到省直单位任职的。比如,原任邵阳市国家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的廖健,大学毕业后从基层的税务所干起,16年来一直在国税系统工作。
“这样的干部既熟悉基层,又有一定的宏观视野,将成为未来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学杰说,未来官员将很难重复从书本到书本从机关到机关的道路。
从株洲走出去的公选干部
在熊炜之前,株洲就已有好几位处级领导干部,通过公选走上了厅级领导干部岗位。株洲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株洲市副市长杨玉芳(曾担任株洲市荷塘区委书记)外,近年来,还有甘跃华、罗双全等人,在株担任处级领导干部职务期间,参加公选,进入省管厅级干部序列。
今年39岁的醴陵人罗双全,可以说是公选的“大赢家”。这位来自致公党的女干部,两次参加公选,两次被选中,完成了从“正科”到“副处”到“副厅”的提升。
据了解,2002年2月,时任共青团株洲市天元区委书记的罗双全,通过公开招考,被选拔到株洲市旅游局副局长的岗位,2007年转任株洲市芦凇区副区长。2009年,我省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15名,罗双全报名参考,历时3个多月,从393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罗双全被选拔到省妇联担任副主席。2011年9月,罗双全赴任永州,担任永州市副市长一职。
在谈到公开招考的感受时,先后参加了两次公选的罗双全曾表示,她是“忠实的拥护者、积极的参与者、直接的受益者”。
与罗双全一样,湘阴人甘跃华也是两次通过考试,完成事业的跨越。不同的是,甘跃华参加的第一次考试,将本来在企业工作的他带入了仕途。
1996年之前,学工科的甘跃华一直是株洲市轴承厂的一名高级技术人员。1996年,通过考试,甘跃华离开工厂,担任株洲市芦淞区招商局副局长一职。之后的9年里,甘跃华担任过芦淞区五里墩乡乡长,成为株洲第一个“非中共党员乡长”,作为无党派人士,他还担任过茶陵县副县长、株洲市工商联主席等职务。
同样在2009年,时任株洲市工商联主席的甘跃华参加省管干部公选,一举考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一职,完成了从处级到副厅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