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名城,关键在人才,核心在干部。
为让更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的高素质干部脱颖而出,在世界名城建设一线发挥重要作用,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2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50名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目前,公选的50名乡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已全部产生,正处于公示期。公选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经过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民主推荐、面试、考察、常委会票决等环节,20名拟任人选于10月7日正式产生。
报名环节:注重基层基础
9月7日动员大会结束后,共有612人报名参选副处级领导干部,其中609人通过资格审查。
这次副处级领导干部的公选,学历要求强调接受过全日制教育,并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任职资格一般要求担任正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正职满两年,年龄条件一般要求为45周岁及以下,对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和园区工作经历的同志,年龄放宽至48岁,树立了重基础、重基层的鲜明导向。
笔试环节:注重平时积累
9月16日,609名资格审查合格者在扬州技师学院进行了笔试。
由省委组织部考评中心统一命题和阅卷。公选副处级干部的笔试,还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根据19个职位的不同要求精心设计、分别出卷,体现了差别化的职位特点。试卷既有公共基础题,也有职位
专业题,还有英语测试题,考点全面、难易适中,与国情、市情及行业特点联系紧密,考出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真实水平。
推荐环节:注重人岗相适
9月20日,市委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对每个副处级领导干部公选职位笔试前15名共301名人选进行民主推荐。推荐会议共有62人参加,采取署名方式进行,每个职位限推6名。
为体现重积累、重一线的用人导向,会上明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推荐要求,即担任过部门单位领导职务、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优先推荐;经过多岗位锻炼、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推荐;后备干部重点关注。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公开选拔加大了推荐结果的运用力度,将推荐结果与笔试、面试成绩按不同比例两次加权计分,增强了推荐结果运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面试环节:注重领导能力
9月22日,对笔试成绩和推荐得分按5:5比例加权计分后确定的每职位前6名共120名人选进行了面试。
面试题本仍请省委组织部考评中心命制,主要测试应试者综合分析、组织协调、处理复杂问题、工作创新等能力
以及语言表达与气质,综合考查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素质。
面试采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职位顺序和考生顺序都通过抽签方式确定,考官实行严格的回避制度,整个面试实行信号全场屏蔽、纪检全程监督、成绩按职位现场亮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考察环节:注重德才表现
按面试成绩和推荐得分8:2比例加权计分确定了各职位前3名共60名考察人选后,市公选办迅速组织10个考察组,于9月24日-27日对考察人选进行了集中考察。
这次考察,主要采取考察预告、民主测评及征求意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个别交流、集体面谈、查阅资料、核实情况等方式进行。考察过程中,要求全面了解考察人选“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中的表现情况。对任现职务不满3年的考察对象,还向其上一任职单位进行延伸考察。
人选结构:三增长一下降
通过对609名资格审查合格人员、每职位前15名、前6名、前3名、前两名五个阶段的分析比较,人选结构总体呈现“三增长一下降”的特点,即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比例、后备干部比例逐轮增长,平均年龄逐轮下降。
20名拟任人选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18名, 拥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1名;平均年龄39.3岁,其中40岁及以下的干部9名;来自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干部6名;后备干部9名;女干部6名。通讯员 扬组 记者 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