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7名从层层角逐中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在市委党校开始了为期10天的上岗培训。至此,于今年6月初启动的2012年市、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已完成全部选拔程序。
近日,107名从层层角逐中脱颖而出的年轻干部在市委党校开始了为期10天的上岗培训。至此,于今年6月初启动的2012年市、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已完成全部选拔程序。这也是《温州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行动计划(2012-2016年)》出台实施以来,温州市创新推进干部年轻化所取得的首个实践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6月初,温州市启动开展联合公选工作,共推出副县级领导职位10个、副县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5名、科级领导职位及预备人选92个(名)。这场被称为温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干部公选工作,因推出职位之多、选拔范围之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报名参加联合公选者达3993人,通过资格审查的有3517人。
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笔试、实地调研、面试、综合素质评估、体检、考察、讨论决定、公布结果等程序,107名优秀年轻干部最终脱颖而出。据悉,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9.52岁,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有81人,年龄最轻的是一位被选拔为文成县科级干部预备人选的考生,今年23岁。
科学设计流程,提高公选科学化水平
“突出重实绩、重能力、重基层,重点是比阅历、挖潜力、展实力。”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制度设计上突出科学性,是此次联合公选年轻干部的一大亮点。为了好中选优,公选在原设笔试、面试和综合能力素质评估3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新增了自主实地调研能力测试环节,并科学设定权重,量化标准分值,按照笔试占20%、实地调研占30%、面试占40%、综合能力素质评估占10%的权重折算综合成绩,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察比重,形成对每位考生更加全面、立体的综合考量。在常委会票决确定人选环节综合运用差额酝酿、差额考察等方式,确保全程竞争择优。
跟以往各地分头进行公选不同,此次公选年轻干部采取市、县(市、区)联合的方式,涉及职位多、参与人数多,能否规范运行,直接关系到选拔成效。为此,市委组织部在完善细化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明确了“六统六分”的工作方案,即统一时间安排、统一程序要求、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报名、统一命题考试、统一上岗培训,分别确定公选职位、分别进行资格审查、分别进行综合素质评估、分别组织考察、分别讨论决定、分别进行公示,保证各环节有序运行。
同时,明确公选组织纪律,在严把“回避关”、“命题关”、“监考关”的基础上,抽调纪检部门工作人员对组织报名、资格审查、提取试卷、分数汇总、人选考察等实行全程监督,还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全方位保障公选的公正、公平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