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丽水市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各职位的考察人选已经产生。经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的角逐,274名考察对象从4219名参加笔试人员中逐轮脱颖而出。应该说,能够“过关斩将”,成为公选的佼佼者,机会来之不易。考生的每一次参与都值得肯定,考生的每一轮胜出都值得珍惜。
为了保证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平、公正,真正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市委在广泛征求、反复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在考察环节,首次试行考察量化评价办法,通过查阅档案、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综合分析入围人选的工作任职经历、教育培训和工作业绩等,评估工作实绩、岗位适应性、群众公认度和综合表现,量化出考核结果,考核结果量化分值占到总分的20%。
相对于笔试、面试而言,考察要了解的内容更多,听取的意见更广,能够更好地掌握考察人选的平时表现、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公选中试行考察量化评价,把考试和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准确地体现了“既比考试成绩又比工作业绩,既比岗位胜任度又比群众公认度”的公选原则,避免简单地以考试成绩决定提名人选的现象出现,从而真正实现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量化考察是一次更全面、更客观的检测。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的竞争者,他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重点工作的业绩测评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奖惩、基层工作经历和学历学位情况,民主测评和任职征求意见情况等内容,都要根据客观材料和群众评价结果进行量化赋分。可以说,这次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竞争不仅在考场,考察也名副其实成了一场新的考试,只是考试地点从考场转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考试内容从考题转为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和群众公认度;打分人员从评委变成了参与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的所有人员。入围人选的德、能、勤、绩、廉方面的现实表现都要接受干部群众的评判。唯有平时在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注重实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答的考生,才能向组织、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平时不努力,群众不认可,只凭笔试、面试成绩高,组织也难赋重任。 量化考察把考试和考察更好地结合起来,是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完善,有利于选拔任用那些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我们期待,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这是组织的期望,更是群众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