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7月23日消息:上海市委组织部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全市共推出了73个市管领导岗位进行公开选拔。各区县也积极推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其中浦东新区2011年以来共推出处级岗位153个,奉贤、松江等区县探索建立了“全程差额”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市级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竞争上岗也已普遍开展。上海这一“赛场选优”的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从前“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现象逐渐被“多数人选人,在赛场中选优”的竞争性选拔方式所取代。
上海创新的民主制度环境是“赛场选优”常态化的重要保障。据了解,党委书记与副书记及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班子成员)酝酿干部的制度已普遍推行。在初始提名环节,上海市委和所有区县党委就实行了全委会推荐重要岗位制度。2010年起,上海拿出部分市管领导职位,书面征求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分管市领导和各区县党委、市委各大口党委的意见,让更多的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干部选任的提名工作中来。同时,积极开展系统推荐,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先后对市政法、宣传、科技、高教和卫生等系统的部分空缺领导职位,按照知情、关联、熟悉原则,在相关系统内采用会议和个别谈话形式进行无记名、开放式推荐,并把系统推荐结果作为干部任用提名的重要依据。
“推进公开、加强监督”始终是干部工作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保障干部群众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上海除积极推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探索扩大任职前公示的范围和途径外,还把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和“一报告两评议”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对“一报告两评议”满意度靠后以及五年内未检查过的市管单位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专项检查,做到局级党政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全覆盖,并对检查发现问题的3家市管单位在全市进行点名通报。此外,各区县还在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到处一级单位的组织工作社会评价机制。
在探索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过程中,上海要求所有拟提职、提级的市管领导干部(人员)在考察期间向组织申报个人重大事项,并加强内容审核,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此外,市、区县党委组织部在2011年结合换届工作,还对离任的市(区县)管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开展了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的离任检查。今年以来,上海又对7名市管单位党委(党组)书记,33名区(县)管单位党委(党组)书记进行了离任检查;市委组织部受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50件,其中3件未予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