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信达 陈好
题记: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着力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昨天,备受瞩目的我区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锤音落下。经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李渊等8名同志被确定为岗位人选,接下来将开始任前公示等一系列手续。这标志着历时近两个月的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已顺利完成。
首次采用微博直播面试现场,历年来报考人数最多、向年轻干部倾斜力度最大,考试流程设计“滴水不漏”……相较以往,此次公选不仅动作到位,而且亮点纷呈,种种部署、种种举措、种种设置,让整个公选选拔范围更宽广,选拔过程更透明,选拔结果更公正。
拓宽赛场,让更多的千里马参赛
此次公选,一批矫健的“黑马”出现在赛场上:团区委副书记、区妇联副主席、镇街道副职和副科预备等4个岗位都不约而同要求年龄为1984年1月以后出生,选拔范围不仅面向区内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还扩大到国有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以及优秀自主创业人员。一位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在报名时说:“本来以为像这样的干部选拔‘门槛’肯定定得很高,没想到这次选拔的范围这么大,对我们年轻干部是一种鼓励。”
如此大规模拓宽选拔范围,在我区干部公开选拔历史上并不多见。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署,我区的这一举措正是对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努力为我们的干部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为此,此次公选彻底地打破了以往条条框框的限制,突破了部门、行业、职业的限制,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千里马跑入赛场。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公选,我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还通过报纸、网络、短信等平台,动员社会各界符合条件人员踊跃报名、广泛参与。
同时,函告区商务局、经信局、工商联和瓯海经济开发区等单位,对符合报考条件企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动员,还通知各机关、事业单位,鼓励每位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报名、参与竞争。最终报名人数298人,通过资格初审252名,参加笔试232名,参与人数和范围可算得上是历年来最多、最广。
阳光操作,让广泛的监督紧盯全程
一些关注此次公选的干部群众会惊喜地发现:公选的面试环节首次在区委组织部官方微博上进行全程直播,如考生报到、抽签、入场,评委培训、分组抽签等面试的各个环节,又如考场布置、考务服务等工作的开展,整个过程都有一双“微博”的眼睛盯着,这边考生紧张面试,那边“瓯海先锋”微博话题不断。无怪有参加此次公选的人员这样说道:“整个公选过程都像在玻璃房子中一样透明。”
当然,如此透明阳光的操作并非只有面试。此次公选全程都始终坚持阳光操作,充分发挥了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纪委监督的作用,对公选各个阶段的工作,能公开的全部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公选伊始,在温州日报、温州党建网、瓯海党建网等媒体上,对公选职位和相应资格条件进行了全方位公布。笔试成绩实行网络查询,未入围面试的考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查询本人成绩。面试环节邀请了10名“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监督员,自始至终对整个面试过程进行监督。从考场出来,面对聚焦公选的媒体,区政协委员林辉在结束全程监督后直言:“考场纪律严肃,评委的打分也很客观公正,各环节都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
考察阶段,每个考察组都安排了区纪委的工作人员,一方面全程监督考察工作,另一方面直接听取情况反映。还向纪检、监察、政法、信访、计生、安监等5个部门征求“一票否决”情况。据统计,在考察时,共谈话334人次,发出民主测评和征求意见表868张,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民主范围。在讨论决定阶段,又邀请了10名“两代表一委员”旁听区委常委会议,让群众监督贯穿公选全程。
严密设置,让公正的元素贯穿始终
一到现场报到,相关工作人员、参加面试的考生、评委和监督员立即处于严密的封闭状态,所携带的通讯工具全部关闭并上交。考生:面试顺序随机抽签,面试候考室全程封闭,面试结束后直接离场,面试过程不透露任何个人有关信息;评委和监督员:临时接到通知,分组抽签确定考场,面试期间与考场外人员“零接触”;工作人员:考场“内外有别”、不得直接接触,面试时由引导员带领考生到面试考场门口,向评委通报考生顺序号后立即离开,再由考场联络员引导考生入坐。
这组面试环节镜头的回放,让人深刻感受到:与公选对象的“海选”、过程监督的公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笔试、面试具体流程设计是这样严密谨慎,公正的元素贯穿公开选拔工作始终。从面试现场出来,报考镇街副职的考生张先生表示:“一进考场,立即被‘真空封闭’了,整个流程滴水不漏。”
为保证公选结果的公正和实效,从启动公选之日起,我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就开始认真准备,精细设计各个工作环节。“笔试关”由市公选办坐镇,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改卷、统一公布分数。“面试关”中,除了试题由市公选办统一命题外,在各环节流程上作了严密的部署安排,先后制定了多个面试工作实施方案,把各环节的工作具体责任到人。此外,为了确保评委评分公平、公正,面试前还进行了评委培训,特别是针对每道面试试题制定了评价要点,有效地规避了因考官认知能力差异而导致评分标准不一、评价失衡的问题。担任此次公选评委的区人大常委、代表工委主任林建炜说:“直到面试前一刻才知道自己是担任哪一目标职位的考官,现场完全是凭考生表现给分,确实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后记:全区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已尘埃落定,有人进,有人退,这是自然的。我们为经受住选拔各个环节考验、最终脱颖而出的胜出者喝彩,更感谢所有参与此次公选的人员,正是由于你们的积极参与,才为组织上选人用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现摘录一名落选人员的感言,与大家共勉: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不一定每个士兵都能当元帅。此次来参加公选,检验了自己的水平,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虽然未能最终入选,但体验这个过程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