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市委召开常委会,采取入围人选竞职演讲、市委常委实名差额票决的方式,票决通过了公开选拔上来的8名副县级领导干部。
据了解,我市公选工作从5 月17日启动以来,共有85名考生报考副县级职位。经过一个多月的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资历评价和组织考察等工作,共提出16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作为初步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实名差额票决,决定副县级干部拟任人选。
会议首先听取了市委组织部关于公选前期工作、人选考察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的汇
报,并通过了《中共阜新市委常委会议关于对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年轻干部拟任人选差额表决的办法(草案)》。会议期间,16 名入围人选首先作竞职演讲。然后,市委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入围人选的公选成绩、组织考察和演讲表现,进行实名投票、差额表决,最终确定了8名副县级领导干部。
会议指出,我市这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35岁以下副县级领导干部,是市委按照中央和
省委在换届中对年轻干部配备的要求,着眼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
人公信度、围绕县区换届和领导班子长远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定。这次公选全过程始终坚
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民主监督、组织监督下进行,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
会议强调,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这次公开选拔采取全程差额的方式进行,并由市委常委进行差额票决,增设了竞职演讲环节,这在我市尚属首次,也是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要认真总结和宣传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和良好环境,把大批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
会议强调,要做好公选干部任职前谈话、公示、岗前培训等后续工作,特别要注重安排公选干部在任职前到项目建设一线、群众工作一线接受锻炼,不断提高他们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为创建转型示范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