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天明 包括8个副局级、33个处级以及25名深汕合作区工作人员在内的深圳第六次公选干部,历时两个多月,目前尘埃落定,各职位人选公示期已全部结束。深圳市委组织部昨日对外通报具体情况,年轻干部选拔引入英语口试环节,成为本次选拔的一大亮点。
副局级平均45岁
对于此次公选,市委组织部表示是近年来深圳公推公选规模最大、拿出职位最多的一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首次从市区有关单位拿出职位采取公开推荐选拔方式。
据介绍,本次公选中,8个副局级职位共有219人报名,处级职位共有533人报名,深汕(尾)合作区职位共有318人报名。最后选拔的干部中,副局级职位的平均年龄为45.13岁,正处职位的平均年龄为33.82岁,副处职位的平均年龄为31.41岁;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人;男性34人,女性7人。其中属于破格使用的17人,包括4名正处级和13名副处级。
自4月10日发布公选公告,本次公选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目前,各职位人选已确定,公示期已全部结束,即将分赴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任职。而深汕合作区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需要,6月13日已到位开展工作。
坚持竞争性选拔
在本次公选之前,深圳两年来连续开展了5次公推公选干部。市委组织部表示,与前五次相比,本次在程序设计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在选拔职位和资格条件的设置上,更有针对性。从有利于培养年轻干部的角度出发,重点拿出一批区、街道基层一线,涉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的职位。同时考虑到年轻干部的成长规律,适当突破任下一级职务的任职年限条件,但不搞越级提拔。
考试环节也有所不同,引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在年轻干部选拔中,还引入英语口试环节,考察年轻干部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竞争性选拔的这条路子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市委组织部表示,将来,公推选拔将与后备干部建设、干部的培养、培训和锻炼更加紧密地衔接,为干部队伍建设探索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