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搞好了,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N14
党员每年考党章,第一年有13人因不及格被免职;提拔干部前,先考党章,不及格取消资格;党员干部每天工作内容要填写报表,组织部就像老师检查学生作业一样要核实形成分析报告;选拔干部改变过去书记提名、只有一名候选人的状态,变为差额票决,前不久,37个岗位出现了500多人报名的壮观场面……在延吉,党建工作中的许多特色让人称奇。
公开选拔干部 要过十二关
“作为副职干部,对一把手岗位都非常热爱;作为权力小的部门干部,对权力大的部门岗位都非常热爱;作为待遇稍差部门的干部,对待遇较好部门的岗位都非常热爱。我们不禁要问:你非常热爱这个岗位的原因是什么呢?你究竟热爱的是这个事业呢,还是这个岗位带来的级别、权力、待遇呢?”这是2009年延吉市委内部刊物《焦点透视》上一篇题为“所谓非常热爱这个岗位的背后”里的问题。
“延边州委常委、延吉市委书记金永默说,要想办法让更多干部都来参加竞争,给大家一个公平的机会,谁有能力谁就上。我们经过反复讨论,琢磨出一套干部选任办法,叫做选任公开制。”延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奎龙说。
2006年开始实行的选任公开制,选拔干部要过12道关,分别是:提出方案、岗位公示、自荐推荐、组织提名、党章考试、全委选拔、差额考察、再次酝酿、会议决定、任前公示、离任审计、正式任命。每个岗位按照1:3比例确定候选人,全委会投票“三选二”,常委会“二选一”。
中组部发文向全国介绍经验
这种选举办法所体现出的公平、公正和活力,很快在机关干部中产生积极影响。“挺明显的感觉就是,现在晚上加班的越来越多,周六周日还有主动来加班的,大家都暗暗比赛,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到选干部投票的时候就发现,真正干事的人大家心里有数。”延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树武说。
公开选拔带来公平机会,不久前,延吉市机关37个岗位公开竞聘,有500多人争相报名,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老好人’占便宜;不应该让干事的吃亏、‘整事’的占便宜;不应该让苦干的吃亏、‘巧干’的占便宜;不应该让为民的吃亏、‘为官’的占便宜;不应该让果断的吃亏、武断的占便宜。”每次干部选拔时,市委领导都要在投票前如此强调,这也成了延吉选拔干部的 原则和惯例。
1978年出生的张强,曾当过小学教师,2007年经差额选拔担任延吉市公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2009年经差额推荐进入州副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今年又通过差额选拔,担任进学街道党工委书记。“我感觉这种差额选拔干部的形式推进了干部选任民主化进程,能够让我的意愿和组织意愿相结合,做到人岗相宜。”张强说。
延吉市的这套干部选拔办法在2011年被中央组织部表扬,并在内部刊物刊发文章向全国介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