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7日,黄埔区2012公推公选正式拉开。这场“民主的操练”,始于2010年。专家称,为期三年的公选,打破了过去封闭操作的简单任命制,摆脱了过去少数人选少数人、简单票决的干部选人惯例,增加竞争性、公开性,并与现代技术性手段相结合,令人眼前一亮。
竞选人与竞选人之间,从基层提名环节就产生公开竞争,一路PK,层层公开。
竞选人又与全区公务人员之间,通过演讲直播、微博无缝交流,一路公开互动。
竞选人与来自不同界别不同单位的众多人员组成的考官评委之间,通过演讲和听演讲、车轮战辩和谈、新形式测考与被测考等,力求双向选择擦出火花。
早在2009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就曾指出,当前要重点做好几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大力增加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各地可先行先试。
广东省、广州市近年也一直都在强调。
2010年,黄埔区在全省、全市第一个试水正副处级领导干部全面进行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改革(公选产生为后备人选,2年内有效,有合适实职空位则可任命)。如今,已走到第三年。
第一年,最大亮点是实名制推荐,将提名权下放至基层单位,先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原单位P K按一定比例产生,还有1分钟演讲PK,视频直播,三轮P K.这些在全省、全市当年还是第一个,与黄埔几乎同期的全国也仅有西安未央区、浙江某地等极少数地方。这一年,通过基层民主推荐、六次遴选、现场演讲PK、实名投票选举、全程直播、常委会差额票决,黄埔从500多名候选人中选拔产生82名副处级、处级后备干部。
第二年,最大亮点是增加了26轮面谈,组织部称之“相亲式”,参选者称之“车轮战”、“舌战群儒”。这一年,559名候选人经过上台演讲后,入围第二轮的人选逐个与100多名全区各单位“一把手”(分为26个组)分别面谈,最终选出45名后备人选。
第三年,最大亮点是增加“人机对话”测评(第三方测评),引进“大评委制”,并借用最时尚的微博,竞选人“自晒”和“被晒”。其中“人机对话”测评,安徽、上海等国内个别地方近两年开始试用,也是用中组部新开发的系统和题库。将微博引入公选,可能是全国首例。今年,黄埔区65个基层单位通过PK等方式向区里民主推荐了216人,竞争10个正处级、20个副处级后备人选名额。
徐斌:中年正纠结幸遇公选春暖花开
公选前:任区文联秘书长(正科级)公选后: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副处级)
“过去基层公务员如果跟上级领导接触少,进不了领导法眼,晋升机会就少,人到中年就容易不思进取,黄埔式公选,打开了这道闸门。”
在同事的眼里,徐斌精神、干练,且较善谈。但他自称“也曾经不思进取”。“从刚入门(公务员)到正科,兢兢业业,十几二十年谁都能捱过来,但从正科升副处却很难,公务员在公开场合一般都很低调,其实内心还是很纠结的。”
“提拔机会少,的确让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幸遇公选抓住机遇,让我们迎来干部生涯的春暖花开。”
徐斌公选前在区文联任秘书长,人民团体小单位,非重要部门,公开露面的机会不多。如果按过去领导推荐、组织部考察的传统选拔路子,徐斌自觉获升概率不大。这一年,他40岁。
按比例,徐斌所在单位也分到一个向上推荐正科升副处的名额,其单位需要正科竞升副处的,也只有徐斌一人。
这一年公选,设1分钟演讲,破天荒首次进行候选人PK视频直播,有人称之为“选秀”,表现如何全区人都能看得到。
每轮1分钟演讲PK后,评委都会进行投票,根据票数,决定谁直接晋级(进入下一环节),谁直接被淘汰,另外谁谁还需要进行下一轮演讲PK.
对1分钟演讲PK,当时也有非议,认为嘴笨人吃亏。不过,徐斌则表示赞同。他认为,拙可勤补,演讲应是领导必备的素质,“美国总统竞选还不是要一场接一场地演讲吗?”
徐斌说,他很幸运,第一年公选,他就成功竞选上了,有些人要参加满三轮1分钟演讲P K,而他第一轮就PA SS了(过了)。
公选后,徐斌成了副处级后备人选,被派到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组,投身基层一线做群众工作,经过近两年磨砺,现提拔为区文广新局副局长。
“对接上一个好时代,看到自身优势,就只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徐斌说,“公推出来成长的干部要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平庸,因为毕竟在全区干部面前信誓旦旦过,关注大一点,努力就要更多一点。”
李坚贞:历两年公选终抓住改命运稻草
公选前:黄埔区司法局正科级公选后:黄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提名权下放到各个基层单位,我觉得仅这就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需要胸怀、很有勇气的一步,而台下26轮面谈与台上1分钟演讲应有互补,人选展现的机会更多。”
2010年,区里首次公开竞选副处的消息传出,李坚贞感觉比较兴奋。“没有人脉,又不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公开竞选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机会。”对于一向踏踏实实干工作,成绩出色却一直无缘晋升的她,这或许是个转机。
按选拔文件规定,初步人选要在单位民意测评产生。当时她所在的单位黄埔区司法局共有16名符合条件的正科级人选,要按单位副职人数1:1的比例,选出2名副处级初步人选,再去参加区里的竞选,李坚贞在选举中获得了这个机会。
2010年公选直播的“1分钟演讲”,李坚贞第一轮没有直接晋级,也没有被淘汰,第二轮又是这样。一天之内,她参加了全部三轮“1分钟演讲”PK,进入了提供给区常委会定夺的35人大名单,但最终取30名,她“悲壮”地倒在了第31名。
2011年,第二年公选,她再次参加。
进入区里公选的,有双平台:一是原单位PK出来的,占绝大多数;二是特殊贡献工作者直通车平台。
由于第一年进入了前35名,区委组织部将她抽调至文冲城中村改造组继续考察,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李坚贞第二年直接在城中村改造工作组出线,参加区干部公选。
这一年,增加了26轮面谈环节。
26轮面谈主要是“加深评委对候选人的了解和比对”,考察反应、谈吐、仪表等。面谈完后,评委会根据面谈结果对候选人重新进行一次投票,票数排序及其排序变化(与之前1分钟演讲结束后得票排名对比),一起供区常委会定夺参考。“这一环节,不是评分,而是平衡。”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凯强调说。
“什么都问,工作、生活、人生态度,不限话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李坚贞认为“车轮战”是在侧面了解自已。
“1分钟演讲太"高压",新增26轮面谈则可从容展现,互补性很好。公选制度设计感觉一年比一年更趋人性化。”李坚贞如此认为。
通过公选,她被提拔任命为黄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分管计生工作。
A先生:首选但惜败尽自己力量去做
“人机对话考领导能力考得又巧,又有意思,公选上微博也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受徐斌、李坚贞等参加公选前辈的示范效应影响,过去只会埋头苦干、并无参选念头的“老黄牛”A先生,今年也报名参加了正科升副处后备干部的公选。跟前辈们不同的是,A先生需要经历最新的两大公推公选“武器”人机对话和微博秀。
今年5月14日,黄埔区开通了“黄埔微博”(暂定位为区机关政务微博,只向区内全体在职在编公务人员开放),功能之一就是辅佐公选,所有各下面单位自行PK后进入区级终极PK的候选人,今年223人都在上面开通微博,晒自己,并被别人微博晒(自由评说)。只有一个前提:不许人身攻击。全部实名制。A先生也身在其中。
今年公选的前奏部分,已在5月20日完成,“人机对话”是继微博展示评价体系之后的又一“选人”利器。
“人机对话”,学名叫领导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主要测评候选人的领导应对处理能力、乐观值、压力感和焦虑程度等。“今年还只是第一次尝试,不计入考评分,只供参考。”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沈凯说。
“没有标准答案,据称只提供一个走势。”A先生称,所遇考题包括突发事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应对、重点项目的推动等,每道题会在题干描述一种工作情境,然后列出4-9种处理措施或解决办法。
“每题限时3分钟,这是考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和处理能力。”A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