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将统筹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241名。6月6日,我省面向全国发布公告,241个职位中,有省直部门7名、省属高等院校21名、市(州)213名。
统筹公选作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创新性举措,为广大基层公务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凸显了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这种方式不仅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搭建了公平竞争平台,而且根据不同职位拟定了不同的任职条件,使得选拔上的干部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通过公开选拔,有利于将年轻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加强人才储备,实现提前发现、提前介入、提前培养、提前管理、科学使用,为科学有效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统筹公选是用人导向的风向标。实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做到了职位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与方法公开,让领导干部的选拔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创新。县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县级干部作为我国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基层工作推进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统筹公选树立了选贤任能的新理念,打破地域、身份、资历限制,树立了民主开放的理念,跳出封闭圈子,打破选人常规。拓宽选贤纳能视野,形成竞争择优的用人导向。统筹公选创新了选人模式。传统公选主要采取“笔试+面试”的固定模式,这使得一些干部“考试型”干部通公选进入领导队伍,而部分考试能力偏弱,但实践经验丰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无法脱颖而出,“专业考手”的出现事实上造成了选人用人上新的不公平;而这次统筹公选则采取了笔试、面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模式,考察实行民主测评、综合评价,最后是差额票决。显然,这样的方式对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一般意义上的“专业考手”是无法在这样的选拔方式中胜出的,而单纯的经验型干部因为基础知识不过硬,也无法胜出,只有既具备丰富知识、又具备丰富经验的综合型干部人才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这样的结果,不论是组织层面,还是干部群众层面、社会层面,都是愿意看到的。此次统筹公选优化了领导的年龄学历结构。此次的统筹公选年龄规定了报考正县(处)级领导职位的原则上不超过45岁,报考副县(处)级领导职位的原则上不超过42岁,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部分职位规定研究生以上学历方能报考。这使得报考的领导干部年龄都在40岁左右,彰显了干部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选人用人导向,使得一大批年轻化、高学历干部进入了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县处级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