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罗田县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为突破口,着力完善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工作机制,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年轻干部队伍,为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筑牢“蓄水池”,增强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年轻后备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是年轻干部成长的“第一阶梯”。近年来我们采取公开选录方式,大力推行“两推两考”,采取单位民主推荐和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确定后备干部对象。通过分类建档,建立分门别类的后备干部库,明确后备干部的层次、发展潜力和培养方向,为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量身打造培养计划。实行动态管理,认真做好后备干部的定向、定期考察和跟踪培养,实施后备干部库动态考核“年检制”,实行淘汰竞争,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实现良性循环,真正使后备干部库成为年轻干部成长的“发射塔”。
打造“孵化器”,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突出重点抓培养,落实举措强素质。紧紧抓住培养锻炼这个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一是强化培训学习。采取干部夜校等方式,使年轻干部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二是实施结对培养。建立了领导结对培养责任制度,做到“一联二谈三掌握”。 “一联”:从县级领导到各乡局级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2名年轻干部;“二谈”:每季度至少与年轻干部进行一次谈心谈话;“三掌握”:全面掌握干部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推行基层一线锻炼法,选派年轻干部到到经济主战场和发达地区一线进行锻炼,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到企业、工业园区、城建、交通等重点工程一线实践锻炼,提升年轻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
搭建“大舞台”,注重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坚持打破常规抓使用,不拘一格选人才,为年轻干部展示自我、健康成长提供舞台。一是坚持“三优先”,做到“三确保”。即:班子换届时优先选配年轻干部,职位空缺时优先充实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年轻干部;乡镇党委班子中确保有1名30岁以下的干部,县直单位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比例确保30%以上,35岁以下乡科级“一把手”确保5名以上。二是进行公开选拔。按照县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要求,在乡镇换届时,对12个乡镇的党政正职实行公推公选,5名30岁以下、3名31至35岁的年轻干部工作成绩突出、得到公认,当选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近年来,我们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年轻副科级干部近100名。
长明“航标灯”,引导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在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上,推行三制。即,实行八小时外情况反馈制,由年轻干部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反馈八小时外主要活动情况,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实行告诫谈话制,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找年轻干部谈话,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不良作风和习惯消除在萌芽状态;实行学习督查制,要求年轻干部每月汇报自己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书目、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及调研文章等,督促年轻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能力。由于年轻干部的“三制”管理落实到位,许多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近年来,我县先后有十几名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招考方式走上省、市机关单位领导岗位,录取人数居全市首位。(朱建荣 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