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昨天,3192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2012年温州市、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笔试,角逐107个招选名额。从考场汇总的情况看,326人缺考。
据了解,笔试结束后,组织部门将根据笔试成绩,按选拔职数8:1的比例(副县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科级领导职位及预备人选按5: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实地调研和面试入围人员。笔试成绩将于近期公布,面试也将随后安排。
来自某部门的王先生走出考场后告诉记者,题目都不难,平时都有接触,但要想考高分也不容易。王先生表示,不管成绩怎样,就当自己多一次锻炼的机会。
我市今年公选年轻干部,副县级领导职位和副县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笔试考题类型怎样、与往年有何区别,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此作了分析。记者 芮文正
题型取消死记硬背,更加注重考生综合能力水平
据悉,与往年相比,我市副县级领导职位和副县级领导干部预备人选笔试今年取消了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客观题。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负责人解释说,取消客观题,是因为这类题型大多要靠考生死记硬背,靠死记硬背考出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考生的能力和水平。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的考题主要测试考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实际工作能力;思想深度;综合能力水平。今年笔试有四道题,包括三道案例题和一道策论题,需要考生作出3500-4000字的答题量。
案例:振兴实体经济措施迟迟落实不了怎么办?
当前,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一些重大项目在实际推进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三道案例题之一就涉及各级、各部门执行力。
案例:20%左右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困境,市里为此成立领导小组,同时出台一系列措施来振兴实体经济。然而,一系列振兴实体经济的措施却迟迟得不到落实。
如果你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两道案例题涉及领导艺术和温州城乡一体化建设。
策论题则围绕年初召开的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在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据介绍,今年考题还有一个改变,就是案例提供的材料多。相关负责人称,这样做是想给考生更多的启发,同时也想测试考生的阅读能力。
考卷上印有条形码,阅卷方式首次等同高考
昨天,我市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笔试的考卷上均印有条形码,据介绍,这是用于电子阅卷。这种阅卷方式与高考一样,此举在我市还是首次,据称更能体现公正、公平。
此次阅卷的专家由温州市以外的数十人组成,这些专家曾经当过领导,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高度。每道题的阅卷由三位专家组成,一人任组长。阅卷过程中,两位专家给出的分值相差20%,电脑则“自动退出”,专家介入,重新评分。
2012年6月9日浙江省温州市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笔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