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一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昨天下午,在海宁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动员会上,海宁市共推出了15个岗位进行公开竞争性选拔,本次选拔打破了地域界限,面向嘉兴全市,同时还首次打破身份界限,不仅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面向新社会组织进行选拔。
“我们希望通过竞争性选拔,打通市内市外、体制内外的界限,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把一批有思想、有想法、有胆识、有能力的‘新’干部充实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从而更好推动我们的工作。”海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雨祥说,凡是符合条件的干部,无论是组织推荐还是个人自荐,无论是党政机关干部还是企事业单位干部,无论是组织部门已经掌握的后备干部,还是未进入组织部门视野的干部,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地参与竞争,都有机会凭借自身的德才素质和工作能力接受组织的挑选。
据了解,海宁市作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近5年已经连续开展了5次竞争性选拔,公开选拔干部50人,占新提任副职的35.7%,超过了三分之一。在去年海宁市的镇、街道领导班子换届中,海宁市新提拔的副职人选共33人全部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性比选产生,今年该市市级机关部门正职提任人选16人也全部通过比选产生。
本次选拔在保持基本条件量化计分、定性定量考察、“社区访德”等选拔特色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推出的岗位分类细、范围广,本次推出的15个岗位涉及金融、商务、教育等多部门,并对党外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进行了分类选拔;在要求设置上,资格条件针对性非常强;在常规选拔的同时,还突出了后续培养,如为部分落选者提供培养锻炼机会,对年轻潜力大的干部,列入干部一线培养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