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荐能,古人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社会,真正能够冲破重重障碍,懂得运用智慧的双眼发现“千里马”的“伯乐”难能可贵。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竞争性选拔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已在我市普遍推行,大量优秀人才通过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风正扬帆逐浪行”,可谓全市推行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生动写照。这其中,今年4月启动的我市首次市直机关中层干部大规模竞争上岗工作,更是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至此,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我市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充分表明了市委推进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决心。
(一)
“以前说,‘给点儿阳光你就灿烂’,那是讽刺;现在,阳光真的来了,能灿烂那叫本事。”2012年4月14日,王亮在微博上写道。这天上午,他和其他1955名干部一起满怀自信和希望走进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的考场,参加市直机关中层干部集中竞争上岗资格考试。
在我市干部选拔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举办集中竞争上岗资格考试,也是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规范性文件——《大连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实施办法(试行)》公布实施后,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很多参与者看来,这次竞争上岗,把通常按部就班升迁的机制彻底搅活了,是公信度高、为干部群众普遍认同的选拔方式,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打通了一条“绿色通道”。
研究生李爽报名参加了这次竞争上岗。这名年轻人深感幸运:“以前总以为机关是论资排辈的,这次是公开竞争当干部,谁有本事谁上,大家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比思想、比能力、比业绩,赛出优秀、赛出公认。”年轻人的朝气、锐气一览无余,“有志不在年高”是她的座右铭。
机会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大力选拔年轻人才是此次竞争上岗的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年长者失去了再创辉煌的机会。按照规定,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符合竞争处级领导岗位条件的干部不需要参加资格考试,可视为具备竞争上岗资格。
资格考试只是竞争上岗10个主要程序中的一个,多角度、全方位地测试和评价干部,才能让竞争者通过笔试、面试、测评等,检验出其综合素质与岗位的匹配度。竞职演说和民主测评就是其中两个分量很重的“民意筛”。5月15 日下午,记者来到市民政局,发现一楼大厅公告公示板上清晰列出了岗位空置情况、哪些人符合条件、业务能力考试分数等。8楼会议室,正在进行正处级领导干部竞职演说民主测评大会。18名竞职者逐一走上演讲台竞聘4个正处级岗位。他们或激情洋溢或沉稳干练,总结过去工作成绩,畅言竞聘优势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名竞职者说:“我想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做好工作。”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也让台下领导和同志印象深刻。
中层干部是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竞争性选拔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政治品质好、道德品行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市委办公厅、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单位,都将竞争上岗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项重要举措,给予高度重视。市中级人民法院统筹考虑拿出11个正处级领导岗位、18个副处级领导岗位参加本次全市集中竞争上岗工作,有力促进了广大干部竞争意识的提高。
经过一番真才实学的较量,眼下,市直机关获得竞争上岗资格的干部正激烈竞逐上百个处级领导岗位。此次竞争上岗覆盖面广,涉及人数多,干部群众参与意识强烈。沉静的机关办公室,激荡起阵阵涟漪。工作中浮慵懒散之风一扫而净,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真正干事儿的人,老百姓心里有本账,最终“账本”决定选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个“竞”字,竞出了活力、竞出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