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
近年来,钦州抓住北部湾开放开发历史性机遇,唱响“五年跨域,十年巨变”发展曲,围绕选好发展型干部、配强发展型班子,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取得明显成效。
树立导向 重德才重公认重基层
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是旗帜。近年来,全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从“四个一线”培养选拔和突出科学发展、注重实绩、注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激活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2010年以来,397名机关干部被选派到“四个一线”锻炼,10名优秀年轻科长,从市直机关单位中公开选拔诞生,成为乡镇党政正职;今年,全市选派119名市直、县(区)直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在基层中成长,在实践中锻炼,基层一线已成为钦州市干部锻炼成长的广阔舞台和基础阵地。
为打通基层干部的成长通道,钦州市通过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以及公开选拔、公推差选等方式,让一大批长期在基层一线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2008年以来,通过组织考察,提拔31名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表现出色的乡镇党政正职到副处级领导岗位, 39名村(社区)干部经考试被录用为乡镇机关公务员,23名基层领导干部列为副处级领导干部考察对象。
“三个不吃亏”原则,让有德才、获公认的优秀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去年,一批长期在科级、处级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绩突出的“老黄牛”式干部得到注重提拔。同时,市委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对公认度不高、工作激情不够、工作不作为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
扩大民主 把选择权交给干部群众
有阳光,才会透明;有民主,才会公平。去年,我市采取“10个100%”的选人用人关键措施,推行“一提名、两推荐、五差额、一表决”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在去年的县(区)换届考察中,全市积极推行考察预告、实绩考察、实绩公示等制度,全市参加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调查的干部群众共1700多人,共发出各类测评、评议表3000多套,共找了2300多名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有效落实了干部群众的“四权”。
为扩大选人用人民主,今年2月,制定出台《钦州市市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试行)》(简称办法),规定凡选任市委管理干部职务人选(除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外)必须100%实行初始提名推荐,合理界定提名主体,实现干部推荐主体多元化,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广开选人用人渠道,一批优秀干部被推荐出来。
推行干部酝酿“5+X”机制,在市委常委5人小组酝酿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参加酝酿会人员,实行重要职位人选全委会和常委会差额票决制,扩大征求意见范围,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去年11月,市委常委会票决产生了市政府秘书长、市发改委等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共30名提名人选。目前,各县区已普遍实行这一制度。
赛场选贤 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竞争性选拔是干部选拔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
今年初,市委书记、市人大张晓钦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力争2012年提前实现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达到1/3,使竞争性选拔干部科学化、常态化。
2010年,我市市、县(区)两级联动,面向全国、全市公开选拔处级、科级领导职位干部41名,24个副处级职位面向全市相关系统、相关单位内部进行竞争选拔。
能者上,庸者下。去年,全市对市级机关部门科级领导干部100%实行竞争上岗。市委将公开选拔职位扩大到市直部门正职领导,先后将14个处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市公开推荐,将27个行业性比较强的空缺处级职位在系统内竞争上岗。今年5月,市卫生局副局长、团市委副书记等10个处级领导职位再掀全市公开选拔热潮。
同时,公开职位说明书,实行面试大评委制和全程记实制等措施,是确保竞争性选拔的公开、公平、公正的有效保障。优秀干部真正赢在同一“起跑线”上,使上者“硬气”、下者“服气”。
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活力。市水果局局长陈生,原是浦北县农业局局长,2011年,他通过参加公开竞争市水果局局长职位,以个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基层经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强化管理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规范权力岗位管理,推进阳光政务建设,从2010年起,全市开始探索实施“阳光和效能建设重点岗位”管理新模式,在24个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市直部门设立行政审批科,并在全市公开选拔了11名行政审批科科长。
去年,市委把“阳光与效能重点建设岗位”扩大到34个市直部门100个关键岗位,并将重点岗位干部列入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重点监管范围,实行双重管理、重点选拔,当岗位空缺时,100%实行公开竞争、差额选拔。对重点岗位干部实行“双述双评”、限时办结、无为问责和举报制度,接受组织、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重点岗位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规范使用权力。
全程监督 筑牢选人用人“防火墙”
近年来,钦州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新机制,为促进阳光选人、公道用人筑牢了“防火墙”。
2008年,我市开始在4个县(区)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2010年扩大至72个有人事任免权的市直单位,对评议结果进行全市排名,并将结果向各单位反馈,对排名靠后的单位,要求认真整改,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得到有效监督。2010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开展拟提拔处级干部廉政报告制度和联合审查制度试点工作。162名拟提拔副处级干部参与报告了个人廉政情况,有效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促进干部廉洁从政。
去年,全市集中换届期间,市委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格执行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和自治区“四要四不要”的换届纪律要求,共印发严肃换届纪律宣传资料70多万份,组织5000人次签订换届风清气正承诺书,对干部群众举报经调查核实确有违法违纪问题的100%依法依纪处理,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探索、创新、实践、收获……我们欣喜看到,一个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正在打造,必将为钦州科学发展、赶超跨越不断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