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5月15日发表了仲祖文《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制度创新中脱颖而出》的评论文章,文章说,最近,一些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引起舆论热议。23岁的焦三牛通过甘肃武威市“公选”成为副县级干部,得到社会力挺;湖南湘潭市岳塘区违规选拔一名90后干部被果断叫停,相关人员受到严肃查处。两种不同结果,恰恰反映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量。正因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拔方式,焦三牛“立”住了;正因为坚持“任前公示”,群众才得以有力监督,弄虚作假的“冒牌货”现形了。实践证明,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制度创新。
阅读仲祖文的评论文章,不由让笔者想到了“公开”就是硬道理这个话题。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推行这项制度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有两点:一是变过去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为“在多数人中选人”和“由多数人选人”的“阳光”作业方式,把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有利于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变过去的“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拉到赛场溜一溜”,“马”的能力如何即见分晓。这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干部,拓宽识人选人视野,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如有些干部群众担心“公选”有利于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嘴巴干部”;有些考生担心公选存在暗箱操作,干部人选早有内定,自己只是“垫背”的。甚至有的考生担心公选不公平,不公正,歧视外地考生,等等。这些“疑虑”的存在也属于正常的。要消除这些“疑虑”,必须让事实来说话,让公开来公正,让实践来检验。
这正如仲祖文的评论文章中所说的,只有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群众心中的“谜团”才会不攻自破。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选拔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拓展公开范围和渠道,把干部基本情况和选拔标准、过程、结果等“晒”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
在笔者看来,仲祖文在评论文章中,提出了三个观点:创新信息公开制度,让选拔年轻干部在“阳光”下运行;创新选拔制度,让“赛场选马”成为选拔年轻干部的主渠道;创新考核评价制度,让基层一线优秀年轻干部“凸显”出来。而连接这“三个观点”的一条红线就是“公开”,即:阳光选拔、阳光竞争、阳光考评,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公开、公平与公正,实现民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公平公正是人心和顺、社会稳定之基,而公开又是公平公正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甘肃武威市“公选”得到社会力挺、湖南湘潭市岳塘区违规选拔被果断叫停,已经成为最典型的例证。所以,选拔年轻干部,“公开”就是硬道理,是选对干部、选好干部的强大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