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县委把考核作为全县“一揽子”事情的总抓手,把考核的压力变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动力,几年来,考核逐步深化,逐步探索,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指挥棒”和“助力器”。2007年以来,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测评中,三次荣获“争先进位”奖,位次由2005年前的85位前进到2011年的54位,前移31个位次。
考核导向紧贴科学发展,体现政策要求。该县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大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指标考核权重,引导全县上下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断扩张经济总量。同时,不断将考核权重向民生领域倾斜,突出抓好民生八大工程、三告别等民生项目的实施,努力提高民生质量。
指标设置因地因情而异,确保公平公正。永寿县坚持因地而异,量体裁衣,兼顾共性要求与个性特点,充分体现考核科学性。一是共性指标,个性分值。按照“镇区看发展、部门看服务”的总体要求,在指标项目设置上大同小异,但根据各镇区发展定位和基础条件,项目分值有所不同,不搞一刀切,鼓励个性化发展。二是分类考核,按组排队。将12个镇区划分为两个类别,将82个县级部门分为四个小组,按照分组分类分别考核,增强单位之间的可比性。三是任务分季,一季一考。解决临时抱佛脚,年终“一锤定音”问题,实现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的有机结合。
考核结果交给群众评判,防止结果“失真”。在季度考核中,抽调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全程监督。季度考核结束后,在县电视台对12个镇区和82个部门综合排名,公布分数、公布结果。每年年终,在全县再次抽调百名“两代表一委员”,对各镇区和单位年度工作集中评议,使年度考核过程和结果更加真实地反映民意。
选任奖惩挂钩考核结果,充分激发动力。从2008年开始,该县每年拿出450万元,对镇区实行以考核奖金代替经费拨付,季季考核,季季兑现,镇区每季度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奖金差距在近3万元。每年召开一次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大会,对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的单位奖励2万元。设立目标考核突出贡献奖、贡献奖,对为考核工作作出重大贡献,为县上争得荣誉的给予5000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表彰大会上的奖金总数每年都在100万以上。2009年,县上又明确提出,年度考核获得综合优秀等次的镇区和部门,班子可评为“好”班子,党政主要领导当年年度考核结果可直接确定为“优秀”。没有完成任务的,直接确定为较差等次,班子成员年度考核不得评为良好,集体诫勉谈话,两年连续靠后的,党政正职坚决予以调整。
从2008年来,县委结合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结果,把群众公认程度较高、工作实绩突出的22名优秀副职领导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县委还采取公开招考领导干部与年度考核结果紧密挂钩的办法,2010年从上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5个优秀单位的90多名后备干部中,通过笔试、面试、差额考察和全委会票决任用干部的方式,公开选拔了22名事业单位正职领导干部。2011 年又在 2010年获得考核优秀奖的59名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名正科级领导。记者 史小平王宏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