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公开选拔一批地厅级、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随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公告发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开选拔方式不仅是干部选拔的重要路径,而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制度化。这可以说是政治民主化在干部任用上的直接体现。这一路径真正体现了公开、民主、科学、竞争、择优等特点,符合当今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要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民主要求。本次大规模公开选拔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公信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次公开选拔1365个职位。其中地厅级职位55个,县处级职位301个,乡科级职位1009个。为历届公选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本次选拔将党管干部的原则、民主选择的机制和公平竞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讲求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做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本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选声势浩大,亮点颇多。
1、三级联动公选。三级联动,统一之外,更是联系实际。在统一的公选政策引导下,区、地、县三级联动公选领导干部工作,力争做到在一个期间内高质量完成选拔工作。与此同时,每个地州市、县市区又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岗位的实际需求,以公选职位统一确定原则下最终确定符合本地的职位要求。
2、宽口径的基础上,“不拘一格选人才”。本次公选岗位对于年龄、性别、民族放宽,仅对团委、妇联特殊职位作出了年龄以及性别要求,对于一般岗位均为弹性年龄标准,既能让年轻有为者“冒尖”,也能使大器晚成的人才不致被埋没;对于性别,打破男女性别界限,保证女干部能够在同等条件下积极地竞争,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高妇女参政水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配女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不仅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民族放宽,本次选拔考试,面向汉族的职位,允许除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干部报考;援疆干部放宽报名,本次公选考试允许中央国家机关、省市援疆干部和在疆挂职干部参考,这将进一步促进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特长和优势,激励他们立足岗位、服务奉献、再创佳绩,自扎根新疆、服务新疆、奉献新疆。
总之,本次选拔是在宽口径的基础上“不拘一格选人才”,着力形成良性人才选拔机制,唯其如此,方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好的人才选拔机制。
3、为民族干部提供选较多职位。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是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关乎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而提供一个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领导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则有助于这项工作的更好实现。把更多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信、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队伍稳定的优势,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各项事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4、注重人岗相宜。对于岗位要求,则明确了报考职位的专业应当干过或管过、学过。这表明公选工作更是从注重“会考”向侧重于“能干”转变。努力做到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
5、多方监督,构建公开、公正、透明的选拔环境。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加大公选的监督力度,把公选工作全过程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切实严肃纪律,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干部监督机构进行全程监督,以确保公选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重要环节向社会公开,聘请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保证了工作的透明度。公选面试时,邀请职位所在单位干部代表旁听并进行测评,充分体现了群众路线,依法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同时也实践了政治民主建设。
2012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及各县(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位
2012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简章
2012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职位和条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