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用人”。
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通过规范提名、差额选拔、公推直选等探索,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新成效。目前,全区形成了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全面推进自治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驹”
今年2月底,银川市选拔43个处级领导职位时,以“公推比选”的方式面向全国或全市进行公开选拔。所谓“公推”,是指在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初步人选;所谓“比选”,是让符合条件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比实绩、比能力、比素质、比德才、比群众公认度。“公推比选”降低了报名门槛,一些原本没有被组织注意到的优秀干部被推选了出来。在竞争银川市土地储备局局长职位中胜出的马旭说:“过去我一直在县区基层一线工作,要不是这次改革,哪有机会在市级干部选拔竞争中展示自己并成功胜出呢。”
“让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让有本事的干部选得上,让实绩突出的干部出得来。”今年中卫市委在制定出台《中卫市“两公开四提名四差额”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对确定的提名人选按拟任职位数1:3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根据考察情况按拟任职位数1:2的比例进行差额酝酿;最后差额票决任用人选。通过全程差额、层层遴选,中卫市公安局在43名符合条件的提名人选中选拔出14名群众基础好、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平均年龄为33.2岁,均来自于基层一线。
石嘴山市委搭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遴选等形式多样的“赛场”,通过竞争性选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遴选公务员的主渠道,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公开遴选,近年来,先后7次面向全国、全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77名;特别在自治区公开选拔统一考试制度实行以来,先后3次拿出39个副处级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86个市直部门(单位)拿出667个科级领导职位进行竞争上岗。在新提拔干部中,25.5%的县处级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驹”,我区不断创新观念,改革干部制度。2010年初我区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4个方面主要任务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和推进时间,为全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画出了清晰的“路线图”。2011年,我区又先后出台了《差额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办法(试行)》等九项改革制度,不断完善干部人事改革的制度体系建设,干部选拔变过去的“职位考试”为“资格考试”,有效地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一批长期在基层一线、对群众有感情、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了提拔任用。
打破“一岗定终身”
长期以来,“关系网”“利益圈”“科长经济”“岗位经济”等症结困扰着各级机关,在基层,一些干部经历单一、激情衰退、效率不高、眼界不宽、能力不足、作风不实问题较为普遍。
2011年12月底,吴忠市委在市直部门集中开展了一次干部交流轮岗“内外循环”:对部门内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或工作时间较长的实行“内部循环”,全部进行内部交流轮岗;对一些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按照“专业大体对口、业务基本相近、进出相对平衡”的原则“体外循环”,开展跨部门交流轮岗;对存在夫妻、直系血亲、近姻亲关系在同一单位工作需要回避的全部进行“回避性交流”。经过这次交流换岗,874位干部职工进行了岗位调动,其中科级干部454人,占市直机关科级领导干部总数的65%,人浮于事的工作现状大为改观。
近年来,平罗县委把领导干部的升降去留交由群众评判,每年组织两次县内观摩活动,让群众代表进行县域经济观摩评比,对两次观摩评比均在末位的单位视情况对其主要领导做出调整、降职或免职等组织处理,让不胜任、不称职领导干部“刚性下”,逐步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格局。在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班子调整配备工作中,宝丰镇等单位领导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及群众满意度较差的3名干部被免去副科级实职,退出领导岗位。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全区各地不断创新做法,结合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等制度,对考核评价名次靠后、工作不得力的领导干部实行转任非领导职务或交流调整,切实改变了“不换届不考核,不提拔不考核”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干部选拔“晒程序”
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是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加强干部工作监督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2009年组建以来,坚持阳光竞岗选拔人才,厅党组只定选人用人标准和资格条件,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职工,变“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竞争上岗的每个阶段、每道程序、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方法步骤、规定要求和阶段性排名,全部在第一时间向干部职工公开。从报名资格审查名单、笔试、面试成绩到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根据报名条件、考试成绩高低及测评推荐比例确定进入下一环节的人选,每个环节的结果都及时张榜公布,确保竞争上岗公开透明,搭建了公平竞争平台,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
“干部行不行,群众来评定;干部用不用,群众起作用。”固原市委把干部选任信息在阳光下“晒一晒”,公开化和民主化打破了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感,让群众的意愿在事前、事中就得到充分表达,对公示干部的举报反映越来越少,2008年以来固原市有关干部工作方面的信访量年均下降20%以上,公示的干部中因群众反映而放下来的仅有1人,市直部门(单位)处级领导干部中80%以上的具有县(区)和乡镇工作经历。
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自2008年以来,全区公开选拔厅级干部9名,县处级干部107名;有675名县处级干部、1641名科级及市县(区)机关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90%以上的市县(区)和部门(单位)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