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竞争性选拔阳西县委书记,参会者在投票。毕式明 梁文栋 摄
释 题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健全“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用人机制。
继中央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之后,广东省委专门印发了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对2010至2020年期间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18项改革措施和一系列刚性规定,要求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健全竞争择优机制、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深化分级分类管理等五大方面实现新突破。
扩大竞争性选拔委任制领导干部比例
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广东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竞争性选拔日渐常态化就是例证之一。
2010年3月,广东省委组织部组成6个考察组,对全省县委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工作成效和作风建设等进行了集中考核。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省委常委会提出7名表现优秀的县委书记建议人选,提请省委全体(扩大)会议进行差额投票表决。
2010年5月27日,广东省委全体(扩大)会议经差额投票表决,通过增城市委书记朱泽君,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等5名表现优秀的县委书记为提拔考察对象。
在广东,类似的竞争性选拔场景屡见不鲜。今年3月19日,由广东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的8名正厅职干部暨省委委员提名人选正式公示。这是广东首次采用组织提名、全委会民主推荐、常委会差额票决的方法产生省委委员提名人选。
“从‘常委会差额票决’入手,给广东选人用人制度带来了改革与创新。”广东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推荐、提名和票决环节,书记、常委和委员都是一人一票。特别是常委会差额票决考察对象时,既充分讨论,又当场计票,现场公布票决结果。从制度上同时克服了“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的弊端,也杜绝了会后跑官要官的可能,努力确保人选产生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广东还采取公开遴选的方式,选拔了一批省管高校和省管企业领导人员。
近年来,广东不断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完善选拔方式,扩大竞争性选拔委任制领导干部比例,规定省直机关单位出缺或补充副厅级领导职位,原则上经过竞争选拔产生;新提拔委任制领导干部通过竞争产生比例,省、市直机关和县直机关一般不低于1/2和1/3。
健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培养选拔链
同时,广东还健全干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培养选拔链,加大选派干部下基层锻炼的力度,今后提拔的干部一般要有3年基层工作经历。
多年来,乡镇补充公务员主要从应届毕业生中考录,来源和经历单一。广东则大力选拔那些在工农一线生产生活、熟悉乡土人情、与群众有天然血肉联系的优秀人员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
3月18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出《公告》,将面向异地务工人员、本地工人农民等8类人员选拔3767名乡镇公务员,19日起开始网络报名。这是广东连续第四年选拔“工农牌”公务员充实基层一线。
2009年,广东省首次在村支书和村官中选拔公务员,2010年首次把外来工纳入公务员的选拔范围,2011年则将选拔对象扩大到本地普通工人农民。据介绍,目前广东全省新选拔“工农牌”公务员2100多人,占新选拔人数的1/5强。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妹说,目前全省市、县(市、区)组织部门共有干部3581名,去年换届后,有基层经历的同志更多了,约有一半具有镇村一级工作经历;来源更广泛了,许多从事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城乡规划的同志也汇集到组织部门来,较好地改善了队伍的结构。
报道回放
南方日报2012年3月19日报道:《广东首次差额票决正厅职干部暨省委委员人选》由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的8名正厅职干部暨省委委员提名人选正式公示。这是广东在中央总体政策要求的框架内,首次采用组织提名、全委会民主推荐、常委会差额票决的方法产生省委委员提名人选,在全国亦属创新之举。
省委即将换届,我省共有省委政法委秘书长和省直机关工委、省编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等8个正职超过省委委员继续提名的年龄界限。对这8个正厅职位,如何产生接替人选并提名为省委委员人选?各界高度关注。省委高度重视,在中央总体政策要求框架内,大胆探索,突破性地采用“六步法”提名产生初步人选。
第一现场
2011年3月22日上午9时,省委组织部招待所一楼会议厅座无虚席,广东省竞争选拔省属企业总经理民主推荐大会在此召开。包括车持强的16名候选人围绕省粤旅集团总经理一职展开角逐,而白涛等9名候选人则为省二轻工业集团总经理展开竞争。在民主推荐大会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演讲题目“我当总经理有什么优势”。
而他们当中的幸运者将有望按1:5的比例进入下一轮的能力测试。
“这个题目,有点儿让人找不着北。就像中学生参加高考,认认真真学习了解析几何,卷子上压轴的却是一道代数题。”有人笑称。
由于每人演讲不能超过五分钟,几乎所有候选人都必须在不长的时间内想好怎样利用好每一个词、每一个声调、每一秒来推销自己。
究竟谁能在这一环节胜出?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台下的48名“选民”手中。这些“选民”是省属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省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
“这个题就是考竞争者对自己的认识。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担任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主持人幽默地提醒“选民”:“过一次堂,他们要准备好长时间,都很紧张,无论讲得好不好,你们都鼓掌鼓励一下,否则,他们心里会很虚。”
“以我的人文素养、社会阅历和道德水平,我能够胜任这一职务。”第一个上台演讲的是粤旅集团副总经理李亚平。候选人演讲完毕后,主持人提醒“选民”,在投票时不要交流,“这是纪律”。
方 法 论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广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程度明显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日益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