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公选办”)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这次公开选拔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选好用准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自1996年以来,我市已开展了6次公选,效果是明显的,推动了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的进一步改善。通过公开选拔走向领导岗位的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市委决定又一次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的具体行动。通过公开选拔,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一批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有潜力、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县、科级领导班子,必将切实改善全市县、科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在全市上下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从而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机会与条件。
问:这次公开选拔的职位分布如何?答:这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的县、科级领导职位共42个,其中正县级职位2个,副县级职位10个,科级职位30个;其中,党政机关职位34个,事业单位职位8个;女干部职位1个,党外干部职位1个。职位类别相对集中在经济管理、城建环保、法律法规和财政审计等方面,同时还有卫生、群团等方面职位。总体来看,这次公开选拔职位类别较广,选拔范围视野开阔,资格条件宽严适度。希望符合条件的广大干部踊跃报名,参与竞争,主动接受组织的挑选。
问:这次公开选拔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步骤?如何组织?答: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采用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考试、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用的程序进行。整个公开选拔工作将在市委的领导下,按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市公选办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服务和督促,同时负责公选笔试和县级职位的面试、考察等组织工作。各县区公选办具体负责各县区招考职位的报名、面试、考察工作。
问:这次公开选拔笔试、面试是如何考虑的?答:笔试主要按照岗位特点,注重实绩能力,坚持干什么考什么。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分为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学与领导科学、法律知识、现代科技基本知识、文史知识、时事政治、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采取答辩方式进行,主要测试应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对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
问:这次公开选拔考察环节如何进行?答:考察将按照中央、省委关于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规定,依据资格条件和选拔职位的职责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全面考察被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尤其是“德”的表现情况。在考察方式上,将采取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民主测评、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法进行。考察结束后,结合考察对象的任职情况、基层工作经历、学历学位、获奖情况等客观因素,综合评定,排出名次。
问:这次公开选拔将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整个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答:这次公开选拔,我们将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严格程序。对每道程序、每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周密的操作规程,力求用严格的制度保障公开选拔工作健康开展。二是全程公开。从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到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和信息,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布。凡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使社会各界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公选进展情况。三是强化监督。公选由市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届时将组织记者现场采访,实地了解有关情况,多角度宣传报道。
此外,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及时调查处理相关问题。四是严肃纪律。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警示在先,对考生、考官和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肃纪律,防止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