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当前,人才工作在使用环节上存在不够用、不适用、不敢用、不被用等问题,要想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就必须创新人才使用机制。近年来,河北省张北县充分挖掘现有人才潜力,把潜力变为现实,大胆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坚持公开选拔机制,搭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一是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开辟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是张北县大胆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实现选人用人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从2008年开始,张北县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笔试和面试现场直播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了公会镇党委副书记、建设局副局长等20名学历高、年纪轻、综合素质强的科级领导干部。同时,在2009年,按照有关政策,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从村干部中选拔了1人进入乡镇行政编制,1人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二是公开选调工作人员。针对县城区域扩大、学校布局调整和学生增加、教师短缺的实际,张北县采取集中笔试、现场试讲等环节,采用“公开选拔、个人择校”的办法,从农村往县城调配424名教师。同时,张北注重在基层选拔人才,今年从在乡镇工作两年以上的招聘大学生、省市选聘村官中,为食安办、招投标中心等单位调配工作人员20多名。
推行竞争上岗机制,调动干部积极性。根据省、市“对中层干部实施竞争上岗或轮岗交流”的要求,张北县把“股级干部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工作”作为做好干部工作,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行股级干部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股级岗位竞争上岗或轮岗交流。由中组部考试测评中心命题,组织全县749名干部进行了笔试,由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及相关业务等部门领导组成评委库,由各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协商,随机抽组5—7名评委,对56个单位的竞争上岗或轮岗交流人员进行了面试和民主测评,使213名干部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中有48名招聘大学生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单位的中层干部,70多名招聘大学生被推荐为后备干部。
推行一线选用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张北县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考察干部、任用干部。每年根据全县重点工作统筹安排,选派、抽调优秀干部深入一线,把一线作为选拔干部的“相马场”,从农村工作、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信访工作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2008年以来,对在城市建设、项目争跑、两河治理、奥运国庆安保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36名干部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并提拔重用,有效激发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先后实施的五次大规模拆迁,拆迁面积达150多万平米,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今年草原音乐节中,抽调的3000多名干部职工,冒着酷暑,连续三天维护现场秩序,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完善挂职锻炼机制,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为提升干部工作水平,张北县每年选拔不同层次的优秀干部进行脱岗挂职。从乡镇和县直单位选拔优秀后备干部到县直综合部门脱岗学习1-2个月,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扩大接触面。同时,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到中省直部门和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并为寻求对口支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近年来,已选派70余名优秀干部到外地挂职学习,这些挂职人员在引进资金、拓宽联系、提升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同时,为使大学生尽快成长,该县制定了《关于开展招聘大学生到农村挂职锻炼的方案》,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业生”计划,将招选的大学生全部安排到村进行挂职锻炼。
创新“二线”干部任用机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为有效避免干部资源的闲置浪费,充分发挥“退二线”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社会关系广的优势,张北县从离职领导干部中选聘18位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同志,成立“二线”干部专门工作机构——咨询指导委员会。主要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负责督导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对上级重大决策情况的落实;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招商引资、文化交流、课题研讨等工作。委员们除了做好集中性工作外,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原工作性质搞一些分散课题的研究。截至目前,咨询指导委员会已经对乡镇党委换届,禁牧及草原保护工作,春季防火、春播备耕、农村土地流转及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省市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奶站监管及奶牛防疫,房屋征收等多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督导。(王锐 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