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辽宁省东港市委常委会以差额票决的方式选拔4名年轻干部和1名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新一届乡镇政府班子副职拟提名人选。这是东港市委在乡镇人大、政府换届试点工作中,以差额遴选方式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充实乡镇政府领导班子的一次有益尝试。此举在为期10天的实际操作中,公开、公平、公正贯穿始终,社会反响强烈。
明确范围条件,提高选拔工作针对性。按照有较高文化素质、有基层工作经验、有培养价值和发展潜力的“三有”原则,确定年轻干部公开选拔范围条件。一是制定遴选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委对此次乡镇政府换届的班子结构要求,东港市12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需要配备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涉及面大、社会关注度高。鉴于这一实际,市委在深入分析全市乡镇政府班子现状、全面排查全市年轻干部队伍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差额遴选3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动议,严格以《东港市差额遴选乡镇政府年轻干部工作方案》操作。二是明确选拔范围条件。打破任职年限,对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实行破格提拔。具体界定为机关公务员、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任科员级职务1年以上的、乡镇和街道公务员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以及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在40岁以下,连续任村党组织书记3年以上的,均可参加此次遴选。三是科学设计选拔程序。公正的选拔程序、科学的操作方法,是选好干部、选准干部的关键。市委从公布条件、组织推荐,到组织考察、差额票决,整个遴选过程共制定了8项程序,明确了每一项程序的具体操作方法,保证年轻干部遴选工作公正有序进行。
全程民主公开,增强选拔工作竞争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好中选优,确保好的人选能够脱颖而出。重点把握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组织推荐。即基层单位党组织推荐,各单位召开党委会(或支委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综合分析,集体讨论研究,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确定推荐人选。基层单位党组织共上报人选73人。二是笔试考试。笔试的命题、批阅等均由丹东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负责,当场公布笔试成绩,按照选拔职位1:2的比例,确定笔试成绩前8名的30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前3名的40岁以下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差额推荐程序。三是公开演讲。演讲在市委全委会上进行,会前一小时公布竞职演讲主题,抽取演讲顺序号,采取限时脱稿演讲的形式,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应急反映等能力,市委委员依据演讲情况,无记名投票差额推荐出6名年轻干部和2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考察程序。四是差额票决。召开市委常委会,根据考察情况,结合笔试和全委会推荐情况,从6名年轻干部考察对象中差额票决出4人;从2名村党组织书记考察对象中差额票决出1人。差额票决出的年轻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新一届乡镇政府班子副职人选,先期派到乡镇任乡镇长助理。
强化监督审查,确保选拔工作公平性。着眼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将选拔范围、资格条件、程序方法予以公开,广泛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监督。一是严格考前审核。核对干部人事档案,认真核实“三龄一历”,基层单位党组织上报的73名人选中,初审通过31人。领导干部亲属的选拔要从严掌握,与现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推荐人选,除符合规定的范围条件外,要求任科员级职务3年以上或担任事业单位副科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有5名领导干部亲属在身份审查中筛除。二是签署书面承诺。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召开推荐人选会议,26名审核通过的推荐人选填写《年轻干部信息采集表》、《村党组织书记信息采集表》,并向市委签署承诺书,自觉遵守换届纪律、志愿服从组织安排。三是媒体全程介入。组织东港电视台、东港电台、东港通讯、政府网站四家市级新闻媒体对年轻干部遴选工作全过程进行公开报道,主动把公开选拔工作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此次差额遴选乡镇政府年轻干部,提高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了班子“软结构”和“硬结构”的双重优化,切实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激发年轻干部创业积极性积累了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