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多月,盘锦市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圆满结束。日前,69名领导干部人选已全部走马上任。
政以才兴,业以才治。市委书记孙国相指出,实现盘锦转型发展,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更强、知识层次更高、业务技能更精的高素质人才,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有效的办法,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重在公开透明,意在广纳贤才,旨在推动发展,盘锦市通过公开选拔搭建起群贤毕至的竞争平台,为建设滨海新盘锦选贤聚才吹响了“集结号”。
敞开胸襟 广纳贤才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1年6月,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市第六次党代会后,市委决定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一批领导干部,为有能力、有潜力、有业绩的优秀干部展示聪明才智提供机会,为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的年轻干部进入组织视线拓宽舞台。
这次公选的85个职位,包括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四个职务层次,涵盖市县(区)机关、经济园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多领域岗位。
“在向海发展、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盘锦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至关重要。”
“要科学严密地组织好这次公选,为应试者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真正把那些有本事、富激情、高境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为盘锦发展集聚最广泛的优秀人才。”
孙国相在市委常委会议、市公选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就做好公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听取公选专题汇报、提出指导意见,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市委专门成立了公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公选工作的组织实施,纪检、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周密细致、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从报名、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从岗位适应性加分到组织考察,各个环节始终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健康有序地开展。
早在2010年下半年,市委就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组织骨干力量多次赴北京、长沙、朝阳、本溪等地学习考察,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经验,精心设计创新性环节,多方论证,反复修改,并先后两次赴省委组织部征求意见,最终形成盘锦市公选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盘锦市的公选工作,市公选办坚持吸引人才与宣传盘锦相结合,大力宣传盘锦市区位资源优势、发展成就、招商引资政策,展示盘锦市优越的发展环境、迅猛的发展态势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首次在国家级媒体发布公告。201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网、辽宁日报、东北新闻网等媒体全文刊发盘锦市《公选公告》。随后,全国200余家政府网、党建网、人事人才网等主流媒体网站,相继转载了盘锦市公选公告,有效扩大了这次公选的知晓率和覆盖面。
——首次组织人员赴外重点推介。市公选办向各地组织部门、团组织、高校、经济区发函1200余份,抽调18名同志组成8个小组,赴11个省的37个地级市,通过政策解读、专场推介、部门走访、重点人才约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推介,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公选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据统计,全国共有3114人通过了网上报名,经过严格把关和岗位调剂,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37人符合报名条件,其中来自省外的报名者就超过1000人。
在谈到这次公选的宣传发动效果时,市公选办负责人用“四个没有想到”表达了兴奋之情: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外地考生报名参与,没有想到有这么多清华、人大、复旦等一流院校的高材生报名参与,没有想到有134名博士、593名硕士报名参与,没有想到有近百名中直单位、央企的管理人员报名参与。
按照公选公告,公选职位报名人数经调剂不足10人的5个职位予以取消,最终有80个公选职位达到开考比例,职位报考比例达1∶25.5。
报名人数多,参考率高,为公开选拔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公开选拔向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