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省区市纷纷组织干部下乡驻村,有力地推动了党风的转变,促进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改进,有助于树立党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下乡驻村,或许不能解决干部作风的全部问题,不能解决乡村面临的所有问题,但这些“城里人”带来的政策和资金,带走的体验和思考,对提高干部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基层中国具备现实意义。
从城市机关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百姓家中,这些干部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又能为村里做点什么?今天,我们摘选三名干部的驻村日记。从他们平实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细微而真实的基层中国,看到了踏实而尽职的基层干部。
想起他们的笑脸,心里就热乎
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 吴树兰
2010年7月29日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这句诗正是此刻心情。几年来,我多次向组织要求下农村。今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终于回到了翘首30多年的家乡新蔡大吴庄村。村里没有什么变化,没有可以行车的路,村小学依然破旧,乡亲年复一年耕种。
不少人劝,说一个女同志,五十好几了,不在机关喝喝茶等退休,还折腾啥?他们不知道,我心没离开过农村。我要带乡亲们过上城里的生活。不干好,我就不回来。
2010年8月30日
今天,请来数十位农业专家和企业家,召开村民大会。让我感动的是,17位企业家到学校为孩子们捐了35万元的书籍和13万元现金。
上任至今,每天就为“钱”发愁。还好,帮学校协调的39万元,省财政厅拨的修路的157万元有着落了。筹资56万元把7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建起来了。昨天给全村老小义务体检,今天一整天,想起他们的笑脸,心里就热乎!
2010年10月15日
今天下午,和陈有富总经理签了合同,一件大事总算落了地。两个月前,听说天富公司老总和我一样学畜牧出身,想找地建奶牛场。我登门拜访他十多次,他终于决定来村投资1000万元,建的高标准奶牛场能容纳1500头牛。
这是我为村里引进的第一个企业,一定要开好头。
2011年9月12日
今天中秋,女儿特地回来团聚。这边秋收,奶牛场又运行不久,抛下这么多事去过节,再好的大餐我也食之无味。
凌晨4点就起床了,去看了新来的奶户挤奶。又帮村民魏小新打了4个小时的秸秆,弄湿两双鞋,他非拉我回他家吃饭。
女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不敢接,接了该咋说?晚上,和奶户们过中秋,30多个人坐沟里谈天赏月,很温暖。从早上4点到晚上12点,一会儿碰床就能睡着。
2011年10月17日
住院第七天。这不争气的身体太误事。本来底子不错,这几年高血压、心脏病接踵而来,今年又查出糖尿病。
下午,树伟等几个乡亲来看我,说的话让人直掉泪。树伟曾是劳改人员,回村抬不起头。我用工资担保给他贷10万元,成立农资合作社,现在他也是致富带头人了。
2012年1月21日
今天给乡亲们拜早年。一大早去奶牛场,又到养鸭场,最后去蔬菜大棚。中午到25户贫困户和80岁以上老人家中,把准备好的年货交到他们手里。相处一年多,我的称谓由“吴书记”变成了“吴大姐”。
刚来时,我请专家制定了《大吴庄村三年奋斗规划》,计划三年内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5000元以上。今天算了算,快实现了。
(本报记者 王汉超整理)
乡亲们的难处记心头
湖北咸宁市委书记 黄楚平
去年3月至今,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咸宁5000多名干部都动了起来。其间我多次走访咸安区双溪桥镇双溪村,乡亲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他们的难处,常在眼前浮现。
一天下午,我来到双溪村五组谭家嘴畈,一些村民正在地里干活,我拿起路边的一把铁锹,一边帮着打垄一边和村民闲聊。村民周云有两亩多地,租给别人种菜。她的爱人做油漆工,她开了一个小卖部,养了两头猪,生活还算宽裕。
正说着,种菜的老板董焕新来了,他是附近大幕乡人,过去我下乡时就见过他,“老董,辣椒行情怎么样?”他说:“好销得很,最高卖到12块钱一斤。”
说到菜价,村民的话多了起来。一名村民说:“现在菜太贵了,过年时芹菜几块钱一斤,我们吃不起!”我问镇里干部:除了辣椒,有没有精细菜?他说:“现在只有2000多亩。”
我听了不由得深思:菜贱伤农,菜贵了市民又买不起。怎么样才能既保证城市的供应,还帮助农民增收呢?也许可以在双溪村搞个试点。
离开菜园子,又来到村民张昌富家,老张的二儿子得重病,医治无效去世,家里欠了几万元的债。一坐下我就问老张:粮食直补这些惠农政策都落实没有?他说,钱都通过“一折通”打到存折上,农机补贴也享受了。我又问大儿子张宏华:还有什么困难?他说,买农机补贴了30%,他准备再买一台收割机,资金还缺一点。我赞成张宏华挣钱替家里还债的想法,就跟区里同志商议想办法支持他,还提醒他:将来买了收割机,对乡亲们收费不能太高。
在村民张宏祥家外的空地上,我和村民围坐一起。像往常一样,我还是再三亮明态度:“多提意见,多摆困难。”村民们打开话匣子,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是村里饮水安全、农村垃圾集中清运、改善农村幼儿教育等六个方面。
他们边说边议,我边记边思考。双溪的问题,其他村也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年城乡面貌有了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有些方面还在拉大。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天黑了。我说,大家反映的问题,我都记下了,能解决的马上动手,暂时不能解决的我们想办法。
晚饭时分,在张宏祥家的堂屋,饭菜已经上桌。老张拿出自酿的谷酒,给我倒了一小杯。我平时不大喝酒,但老乡的盛情实在难以拒绝。我端起酒杯:“今天和乡亲们在一起,咱们喝两杯。先要敬各位父老乡亲,再敬村组干部,你们最辛苦……”
吃完饭,我私下委托村支书转交餐费,就悄悄离开了。一天下来,思考量很大,收获也很大,我们的工作要有针对性,才能赢得百姓的真心欢迎。
(本报记者 张志峰整理)
能办到的一定要办到
河北邢台市委研究室农业农村科科长 李兆庆
2012年2月13日
昨天是我和于志平组长、王宇晓同志入驻内丘县李田村的第三天。上午9:30,我们在村大队部召开“群众座谈会”。原定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等56人参会,结果会议刚开始就到了74人,其间又陆续到了20人,最后近百人,会场只能由屋里搬到屋外。
我们向大伙儿介绍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以及国家、省市的惠农政策等。大伙儿听得很入神。散会后,一些村民不肯离去,有的进屋瞧瞧我们的锅灶和床铺,有的找我们反映自家的实际困难。
一位老大爷的话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咱也不求你们办多少大事,只要有这个心,尽力了,俺们也就满足了。”
今天一早,我们刚吃完早饭,有两位村民造访。他们一边抢着帮我们收拾碗筷,一边自我介绍:“我叫范三海,他叫范疙瘩,我们哥俩过来看看你们,村里不比城里,清冷,别冻着。”范疙瘩说:“从这儿出门往东一拐就是我家,有什么用得着的尽管说。”
下午,我准备回趟市区,刚出村口,一辆摩托车“呼啸”而过,没走多远又转回来了:“你们是市工作组的吧,这里离公交车站还挺远的,我捎你一段吧。”我连忙谢绝,他着急了:“客气啥?这两天村里人都在议论你们,说你们挺实在,是来干事的,快上来吧!”
村里人真是厚道啊!有人说农民群众愚昧落后,很难打交道,那是“傲慢与偏见”,其实农民最善良敦厚,我们敬群众一尺,群众就敬我们一丈。
2012年2月19日
今天,我们走访了李田村的几户困难家庭。
村民杜春长家——三间破旧低矮的平房、院子里一个不大的羊圈。“我家里3口人,老娘83岁,老伴58岁,家里就3亩地和16只山羊。”我低声问:“为什么不申请低保救助?” 杜春长回答:“村里干部为俺家的事给上面说多了,不知为啥就是办不下来。”我听了有些心酸。
村民赵平海家——20平方米左右的破旧平房、两张旧单人床、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堆锅碗瓢盆。“老伴脑血栓10年了,一顿饭就得喂一个多钟头,大小便也不能自理。”50岁的老赵边说边掉眼泪,“儿子才19岁,初中没毕业就去建筑队当小工了,没法儿,得挣钱呀!”
村民杜玉春家——我们没见到杜玉春本人,他的儿媳妇耿瑞英告诉我们:“公公和婆婆去给孩儿他爸看病去了,人家说他的病很厉害,不知能不能治好。”村主任告诉我们,他家本来条件还过得去,但自从他儿子得了肺癌后,就不得不四处借钱,十几万元的外债,快把这个家压垮了。
一天的走访下来,心情十分沉重。面对深陷困境的群众,我们仅仅报以同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施以援手。驻村这一年,我们或许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只要能办到的一定要办到……我们拉一把,他们可能就翻身了。
(本报记者 赵梓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