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奎 实习生 许利霞)在3月23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经过公开差额票决,决出市公安系统竞争性选拔7名副县级干部人选。
此次市公安系统竞争性选拔7名副县级干部,经过报名与资格审查、民主测评、实绩评价、竞岗面试、综合考察“五关”后,47名报名人员中,最终有12人进入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
当天的会议,除按规定应参加和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人员外,还邀请了市政府副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列席会议;并邀请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工作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和群团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干部监督督查员代表等全程旁听,总人数近百人。“邀请这么多人员列席、旁听会议,这在我市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是第一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解读说,目的是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干部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在当天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组织部门除提供完整的纸质材料外,还将12名人选的竞争得分、实地考察、反向测评、履历评价、主要德才表现,以及工作实绩亮点、有关领导和考察组意见等情况,通过PPT演示文稿图形多媒体方式逐一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由市委常委会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在差额票决之前,首先是组织现场人员观看工作汇报专题片,会场中间摆放着2台大电视,两边也挂着多媒体显示仪,播放的专题片内容包括12名候选人的个人资料、主要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亮点、任职经历、多岗锻炼、相关工作经历,以及胜任度评价、公认度测评、实绩评价、竞岗面试、综合考察等内容。“每个人选的优劣长短一目了然。”很多在场旁听的同志感叹。
根据规则,此次差额票决,市公安局国保支队政委、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人选采取“二决一”的方式直接差额票决产生;拟交流到市级其他单位任职的副县级干部初步人选,先采取“二决一”的方式票决产生;采取“六决四”的方式票决产生县(市、区)公安(分)局政委初步人选。
经过差额票决,历时一个多月的市公安系统竞争性选拔7名副县级干部人选“出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解读此次差额票决干部时认为,与以往相比,此次在很多方面都有大的突破,如现场通过PPT将每一名人选的资料直观地展示出来,让每一名参会人员都能直观地掌握他们的情况。
现场见证7名副县级干部“出炉”的市人大代表朱华说,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全程都是“阳光操作”,程序设计科学合理,这种方式杜绝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行为,能够起到一个好的导向。她表示,此次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进行差额票决的12名人员,她一个都不认识,在现场看专题片时,对于能够胜出的人员,心中也有底,差额票决结果公布后,胜出的人员就是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人员。
通过“过五关斩六将”胜出后,嘉陵区公安分局政委、党委副书记柏兵也是感触很深。“整个选拔,制度设计科学,用人导向鲜明。”柏兵认为,在此次选拔中,如果没有可以拿出来“晒”的实绩,以及好的群众基础,就不可能胜出。通过这种竞争性选拔,能够起到一个导向,那就是要想当干部,就要靠自己脚踏实地去干出来,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