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出《公告》将面向异地务工人员、本地工人农民等8类人员选拔3767名乡镇公务员。这是广东连续第四年选拔“工农牌”公务员充实基层一线。2009年,广东首次在村支书和村官中选拔公务员,2010年首次把外来工纳入公务员选拔范围,2011年则将选拔对象扩大到本地普通工人农民。据介绍,目前广东全省新选拔“工农牌”公务员2100多人,占新选拔人数的1/5强。(3月19日《人民日报》)
公务员选拔主打“工农牌”,其实三年前国家就有所明示: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透露,2011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录工作将推出三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探索从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等。在笔者身边,就有“村官”经过考录走上公务员岗位的。虽然其学历不高,但管理农村工作非常有一套。
可能是“农民”、“公务员”等几个限制性词语的因素,这个消息一见光,还是有人议论,喝彩者有之,冷观者亦有之。在我看来,从工人、农民中选拔公务员是民主政治的一种进步。作为一个大胆举动,公众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给予支持和鼓励。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条件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也就是说,面向工人、农民选拔公务员乃至领导干部,是有据可查的。因此,农民可以考公务员,是公务员考录、选拔制度的回归。
近年来,中央选拔干部正在逐步放宽选拔任用条件,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可考公务员到农民工可参与竞考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一步一个台阶,而且是迈了一大步。个人认为,探索从村(社区)干部、优秀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是遵循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考录公务员的一个大胆实践。广东的做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等有机会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党政机构。
公务员的来源不应总是“阳春白雪”,也不能“漫天撒网”,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够经得起社会的风浪、群众的考验,有崇高的价值观、人生观,人品正、干事实、真爬坡、敢破难。尤其是基层公务员,工人、农民来自基层、一线,做起公务管理服务工作更接地气。
笔者对公务员选拔主打“工农牌”表示敬意,希望能够经过严格的程序,选拔出优秀的工人、农民到公务员队伍。同时,也衷心希望“公考”、“公选干部”的道路越走越宽、公务员的来源越来越丰富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