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试现场
![]() |
宁南县委书记张硕在考试现场。
![]() |
宁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主任评委巫阿琼向考官展示试卷密封完好并现场开封。
公开选拔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得党心、民心,成为干部群众公认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
新春伊始,宁南县就在全县大力实施“阳光赛马”工程,公开竞争性选拔6个副科级领导岗位,涉及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审计局、民宗局等多个重要部门,其岗位之多、范围之广、职位之重要是近十年从未有过的。一时间,“公开选拔任用干部”,成为了宁南县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我们始终强调,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我们就选什么样的干部”宁南县委书记张硕说,这既要求组织上和用人单位要有开放的思想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还要求当地的用人风气好。宁南县“阳光赛马”工程不仅让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更值得欣喜的是,此次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还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储备了一大批素质精良的后备干部,为今后该县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道关口”
确保参选干部全方位展示
如何把真正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适合的岗位?宁南县“阳光赛马”工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令全县风清气正,更令广大干部群众精神为之一振。
公开竞争性选拔工作一开始,宁南县就表现出了将考评工作全过程大白于天下的胆识和气魄。在报名、入围、竞职演讲阶段,广泛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让每一名报考人员过“三关”。
第一关是干部报名阶段,先过资格审查关。2012年2月3日,县委组织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公开竞争性选拔县级机关单位副科级领导干部的通知》,在宁南公众信息网、宁南电视台等媒体上,对竞争性选拔职位和相应的资格条件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名工作随即展开。
“个人自荐,为很多想干、敢干的人开辟了一条展示才华的渠道。”自荐报名参选县经信局副局长的一位王姓干部说。自荐,不仅让更多的人有了机会,也使得“组织让我干”变为“我想干、我要干”。公选,成就了他在事业上的进一步追求。
县委组织部严格按照公开竞争性选拔方案中关于身份、工龄、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的要求。经过资格审查,在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41名报考人员中,40人获得竞争选拔资格。
第二关是干部入围阶段,再过民主测评关。报名工作一结束,县委立即组建3个干部考察组,分赴资格审查合格人员所在单位或系统主持召开民主测评会,对资格审查合格人员进行民主测评。被测评对象单项测评指标“差”占测评总人数20%以上,或“一般”和“差”比例合计超过30%的,不能确定为竞职人选。县委考察组根据民主测评结果,结合测评对象平时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按不少于1:3的比例确定具体职位的竞职人选,并将入围报考名单,在宁南公众信息网上公示,把每一名报考人员信息挂在网上,接受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
第三关是干部竞职演讲阶段,还要过电视直播关。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每人准备10分钟的竞职演讲,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竞职演讲考评,讲报考的缘由,摆出自己优于他人的竞聘条件,提出假设自己任职后的施政措施。竞职演讲结束后,每名考生还有10分钟的现场答题时间,用于回答主考官提出的两个题目,考察竞职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综合素质。
在竞职演讲现场,专门设立了旁听观看室,关心此次选拔的群众可以全程观看到竞职演讲、答题和评分情况。同时,宁南县首次采用了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让全县干部群众监督全过程。
到现场全程旁听了公开考评的县级机关干部陈某说:“通过看现场直播,有熟悉的朋友,有不了解的干部,看别人的表现,对比自己,看到了差距。亲自到现场,感受到了现场公开透明的气氛,这样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令人心里非常服气。”
“三项制度”
确保考核全过程科学公正
公开竞争性选拔工作开展之初,宁南县就摒弃了“伯乐相马”这种少数人选少数人的做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
一是采取大评委制,建立了最广泛的评委考官战线。组建了宁南县开展公选工作以来最大的评委团,由组织考官组、专业考官组、“两代表一委员”考官组等三个考官组组成。组织考官组评委由7名县级领导随机抽签组成,抽到的县领导还要逐一核对报考人员,有需要回避的必须回避,由公选领导小组重新抽取。专业考官组的7名评委从州委组织部机关和部分县市委组织部随机抽调,都是经过专门评委培训,取得评委资格的专业评委人员。“两代表一委员”考官组是从7名州、县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随机抽取。大评委制的实施,既体现组织意图,保证了专家组评分的主体地位,又让“两代表一委员”客观发表意见,同时也发挥了监督作用,增强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公开考评期间,两次到现场巡考的县委书记张硕说,“作为一个年轻干部,能够站到应试席,同时面对二十多个评委,充分的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二是采取加权评分制,体现了最贴切实际的用人实践。每一个考官组评出的分数,都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算术平均。组织考官组、专业考官组和“两代表一委员”考官组分别按照4:4:2的权重计算最后得分。
三是采取网络舆论监督制,建立最宽泛的舆论群众监督机制。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也在公选工作开展中发挥了非常大的晴雨表和桥梁纽带作用。官方的公开选拔公告、招募旁听群众、选拔工作进度和考评考察结果,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媒体上公布,干部群众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充分发表。
“一个标准”
确保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
宁南县在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中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在命题思路上,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以活题和实践应用题为主,注重考素质、考能力、考岗位适应度,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为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做出了有益探索。
为了突出公开选拔的针对性,宁南县今年的公开竞争性选拔杜绝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统筹模式。考生在竞职演讲中可以谈自己从事的岗位工作,可以谈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可以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规定的时间内,让评委最大限度地了解考生。根据不同的职位设置了不同的现场应答题目,重点加入了领导班子建设、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等问题。参加工作三年,一直在县委机关工作的考生王某说,“这样的面试题目,单纯依靠理论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考试题目很注重平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平时大量的工作和实践积累。”
注重干部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岗位资格认证,是宁南县今年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又一特点。对县经信局副局长、审计局副局长等职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职位,县委要求考生必须具有报考职位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从考评结果来看,报考县经信局副局长和县审计局副局长得分较高的考生,不但具有会计师职称,而且是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选拔当中,宁南县委还坚持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推动干部学风转变,带动更多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参加公开选拔的某局干部小张说,“光有大学文凭是远远不够的,今后必须注重专业技能和职称评定。”
宁南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巫阿琼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感触颇深,“公选要取得好成效,就必须紧紧围绕中组部提出的"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创新。”
“五个第一”
确保既择优选用又储备干部
一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性选拔创下了宁南县公选领导人才历史上的五个“第一次”:第一次一次性拿出6个副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选;第一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面试评分;第一次向社会各界招募旁听员;第一次将面试答辩过程全程录像、现场直播;第一次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向社会实时公布。
参加此次公开竞争性选拔的县委组织部干部王理醒说:“对于选拔结果,我心服口服。亲历公开选拔,让我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参加这样的竞争。”
宁南县“阳光赛马”公开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告一段落了,其结果不仅仅是选拔了最适合岗位需要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在“阳光赛马”工程的开展中发现了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宁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储备了一大批素质精良的后备干部。在3月2日的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县委书记张硕坚定的说,今后,还要开展正科级领导干部公开竞争性选拔,为全县项目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民生提供更坚实的干部保证。
钟华维 本报记者 胡文敏 张敏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