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拔年轻干部屡屡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在国家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各种体制机制加快转型的大背景下,青年才俊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众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随时可能面临来自全社会的舆论考量。
当前,网络问政迅猛发展,通过网络来发表个人见解、政治诉求,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的习惯。各种新思潮、新观点通过网络快速传播,这为我们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监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为各级领导干部增加了一道“紧箍咒”,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网民极易被误导,混淆视听,将问题复杂化。实践证明,应对网络舆情,“堵”只能适得其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有及时回应,澄清事实,抓住摆事实、讲道理这个落脚点,才能赢得主动。最近,甘肃武威因选拔年轻干部焦三牛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武威是什么情况呢?这个西部贫穷地区,2010年9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1名工业园区领导,只有20人报名,12人符合条件。这样的情况,如何好中选优?讲清了这一点,大家对武威放宽破格选拔干部条件就能理解。
客观来讲,领导是一种职业,并且是当下最难的职业之一。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标准答案。从党和国家发展需要来破格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可以看做是投资未来、经营未来之举,既然是投资、经营,就不可回避风险、代价。要采取“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办法,大胆创新年轻干部选拔的方法和途径,把综合素质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把这些优秀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搏击,假以时日,必然会成长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需要伯乐相马的艺术,一方面要“广”,即视野要广,广开贤路,要让贤者皆有机会;另一方面要“严”,程序要严,通过科学设计制度、程序,避免以领导喜好代替群众公认。只有这样,我们的选拔工作才可能赢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可。(闫昌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