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巧搭“连心桥”
——江西省吉安县创新举措让党务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县从推进党内民主进程出发,以整体推进、事前公开、全程公开、民生为本等形式推行党务公开,让党务在阳光下运行,增强了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整体推进,形成合力,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县委、乡镇党委及县直各单位党委、基层党(总支)支部三级推行党务公开,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要求,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关于在全县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制定具有特色、切实可行的细则,提出本级党组织公开内容、形式、程序、范围和要求。原则上,坚持全面真实、务求实效,科学规范、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适当公开,抓好结合、相互促进;内容上,重点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等方面;形式上,分固定、定期和随时公开三个层次,适宜党内公开的,通过《庐陵组工》、情况通报会、文件等形式及时通报;适宜向社会公开的,通过县电视台、《吉安县报》、设立公开栏和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结合意见箱、公开电话等接受反馈信息,保证公开效果。目前,已在182个基层党组织推行了党务公开,设置意见箱183只,收到群众建议4210多条,增强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性,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党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党务公开在敖城镇乾上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中的充分运用,使推荐候选人和直接选举党支部书记取得突破。
事前公开,集思广益,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把“事前公开”作为党务公开的核心,带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互相促进、协调运转的“大公开格局”。比如,在确定全县重点发展项目工作中,发布了《关于征集吉安县2009年重点工程建议的公告》,先后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27次,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征求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意见和建议1380余条。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又以书面形式分别征求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县委委员、候补委员,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意见。最后经过酝酿、决策的过程,确立了吉安大道南延、永和防洪堤除险加固、正邦肉猪产业化、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等40个重点建设项目。敦厚镇党委在吉安大道北延工程征地工作中,就为什么要北延,如何达到目标等问题进行了事前公示。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意见和建议330余条,为党委及时对决策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打下了基础。同时带动了7名党员自发成立了协理队,解除了一些纠纷问题,形成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良性互动。
全程公开,严格把关,营造良好选人用人环境。针对过去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的公开性、透明度不够问题,紧紧抓住全程公开这个关键环节,除必须保密事项外,能够公开的尽可能公开,营造风清正气的选人用人环境。拿出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县旅游局副局长等副科级领导职位,面向全县公开选拔。350余名干部参加了笔试,62名参加了面试,30名接受了组织考察;并以“发表竞选演说,全委会当‘伯乐’”的方式,由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观看30名入闱者的竞选多媒体演说录像,产生了20名初步人选;最后由全委会委员在20名初步人选中票决出9名最后人选。在第七届村党支部换届和公开选拔2名优秀村干部到乡镇事业单位任职工作中,通过畅通渠道,让更多的党员和群众有发言权。目前,接到对村干部任用的反映信息71条,因任期内经济问题或工作不力等原因被免职的2名、做出检讨的6名。
民生为本,排忧解难,使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强化各级党组织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群众当主人,以民生为重点,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使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安排资金2080.4万元作为教育公用经费,其中1100余万元用于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住宿生住宿费,404.3万元用于新建学校5所,改建11所,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截至2011年11月低,共投入80万元,重点对3所乡镇卫生院和2所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建和扩建,使乡镇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并补贴2400多万元,推进和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一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抓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省重点示范项目工作中,永和镇周家片项目区内原有317座坟墓,由于党务公开带动思想工作的深入,党员干部带头迁墓41座,使迁墓工作仅用2天就顺利完成。整个工程累计兴修水渠4356米,开发新增耕地(水田)197亩,提前2个月完成基础建设工作,推动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据江西省吉安县纪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