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2月19日电 (记者刘亮明)“多亏市领导下访,我们再不用受冻了。”59岁的砖厂小区居民卢翠萍动情地说。多年来,砖厂小区居民一直靠小锅炉取暖,冬天烟熏挨冻苦不堪言。得知情况后,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亲自下访,解决了供暖问题。忻州市干部主动下访接访为群众排忧解难,开创了信访工作的全新局面。去年全市进京非正常上访14人次,同比下降6.7%;赴省集体上访8批次166人,同比批次下降20%。
几年前忻州一直是信访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此市委市政府向各级干部提出“七个为什么”:为什么信访案件多?为什么信访问题领导批就能解决、不批就解决不了?为什么有人认为群众上访是“刁民”闹事,有人认为是合理诉求?为什么应该解决的事解决不了?为什么一些群众要越级上访?为什么个别地方和部门信访问题就多?为什么极少数人无理闹访屡禁不止?有针对性地要求干部必须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并制定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出台“干部下访接访”和“包处信访疑难案件”意见,明确规定市主要领导每月接待群众1天,其他领导每季度接待1天,每人每年包处3件信访案件;县级党政领导每人每月接待群众不少于1天,包处信访案件5件以上,并将包处情况纳入年度述职和考评范围。忻府区村民董桂枝与邻居王润英因宅基地纠纷,诉讼长达19年,董洪运多次到村里了解情况,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政策,终于使老大难问题得以化解。新原乡柳巷村群众反映村委会违法占地问题,市国土、城建等部门领导反复到村里明察暗访,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忻府区开展“百日百案行动”,由28位区级领导对176件老、积、难案进行包案化解,使结案率达到96.7%。去年,市、县领导干部共接待来访群众4640批次2.5万多人次,化解了大批信访难题,消除了信访隐患。
近两年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解决了历史遗留的民生欠账问题,以及土地征用、移民搬迁等方面的一大批民生信访问题,从源头上化解了群众上访问题。
严格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双向追究。2010年以来,市委组派督查组对一些信访突出问题和重要信访案件进行跟踪督办,并对不负责、不尽责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