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驰千里——南昌市选准用好年轻领导干部纪实
1月9日,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黄华辉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向单位领导和同事一一道别,这一天他就要到新岗位报到。一个月前,33岁的他参加了全市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并成功竞聘到市司法局副局长的职位。这名2005年才从云南大学毕业的法学硕士由一个副科级干部越级晋升为副县级领导,是南昌市坚持多渠道选拔、多岗位考验、多形式培养年轻领导干部的一个缩影。
南昌市着力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快年轻领导干部的选拔,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据市委组织部统计,自去年市、县(区)和乡(镇)换届以来,全市新增35岁以下县级领导干部16名;乡镇新增30岁以下党政科级领导干部56名,其中正职领导7名,领导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得到优化。
南昌市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一度存在着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截至2011年6月,全市县级领导干部中,正县级领导平均年龄52岁,副县级领导平均年龄46岁,35岁以下的领导干部仅占0.98%。80个乡镇的党政领导干部年龄也明显偏大。面对这种状况,市委清醒地认识到,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推进南昌科学发展、快速崛起,就要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广开选人用人渠道,把学历高、能力强、敢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他们施展才干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
突破过去单一的“提拔选任”模式,把公开选拔、公开遴选、公推竞职等竞争性选拔作为选用年轻领导干部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南昌市共进行了4次县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3次县级领导干部公推竞职,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2011年11月,南昌市首次启动了市、县(区)联合公选年轻领导干部活动,拿出4个正县级职位和12个副县级职位面向全省选拔年轻领导干部。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和任前公示5个程序,16名县级年轻领导干部脱颖而出。这些人当中,正县级领导平均年龄36.5岁,副县级领导平均年龄32.6岁。学历层次高,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在职研究生6名。还有4名年轻干部由副科级直接晋升到副处级。县区公选的59名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全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
在选拔年轻领导干部过程中,南昌市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防止唯“年龄”、唯“学历”是举的倾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原则,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该市在干部任用上探索并实行了“全程差额制”,即按民主推荐的票数差额、按理论考试和面试成绩差额、按组织考察的结果差额、按市委常委会票决差额确认。有效地克服了选人用人中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是选拔年轻领导干部的基础工程。南昌市通过“双推双考四差额”和“民主测评”等选拔途径,把基层一线和机关部门的优秀年轻干部列为县级领导后备干部,有针对性进行重点培养。一方面,实行多岗位锻炼。每年选派100名后备干部到乡镇、企业、信访以及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条件艰苦、任务繁重的一线岗位挂职,接受锻炼,增强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市里每年从财政中列支近千万元专项经费,在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举办“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现代农业”、“金融与资本市场”、“新农村建设”等25个专题培训班,先后选派1100多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参加学习深造,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本领。(王雁鸣 昊新 记者肖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