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年轻干部不断地成长成熟起来,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善于正确判断形势和把握大局,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涌现出来,才能使我们党的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事业始终兴旺发达。
近年来,新余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对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发展局面迫切需要培养选拔大批观念先进、善谋实干的优秀年轻干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以换届为契机,不拘一格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较好地改善了全市干部队伍结构,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极大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
更新用人观念是确保优秀年轻干部“出得来”的首要前提。用人观念陈旧是影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最大障碍。年轻干部选拔工作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思想认识的程度,观念更新、认识到位,就有利于培养选拔工作的良性运转。因此,只有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坚持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优秀年轻干部才能脱颖而出,“出得来、上得去、走得远”。我们极为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对全市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行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公开选拔年轻干部等相关工作。在2011年县乡换届工作中,积极创新选拔措施,拓宽选拔渠道,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思想观念的束缚,不拘一格地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比如,明确规定了年轻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正职中的比例,为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供了政策依据;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积极探索打破身份、资历、学历等条条框框,大胆选拔,破格使用;大胆提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重要职务,把工作表现出色、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独当一面。
完善选拔机制是确保优秀年轻干部“选得好”的关键环节。公平、公正地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出现了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我们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工作中,积极创新选拔方式,着力扩大工作民主,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一方面,积极推行“玻璃箱”选拔法,注重提高工作透明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选拔资格条件、程序要求等,在不影响公开选拔工作公正性的前提下,公开公选的有关内容,便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注重处理好“考”与“干”的关系,在制度设计和资格把关上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从源头上把握选拔对象的先进性,努力克服“以考取人”的片面性,切实把工作能力突出、群众普遍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强化实践锻炼是确保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快”的基本途径。实践证明,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拔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基本途径。只有把年轻干部放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年轻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明显提高,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会越来越深。我们始终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主阵地,在农村基层、经济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强化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比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组织书记,有效地加强了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领导,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还使年轻干部成长为懂经济、善管理、熟悉市场的复合型干部;选派年轻干部到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选派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信访维稳等艰苦岗位锻炼,让他们在复杂环境和工作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管理机制是确保优秀年轻干部“走得稳”的重要保证。年轻干部有锐气、有闯劲,但相对而言,党内生活锻炼和社会阅历、经验较欠缺。同时,越有培养潜力、越早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相对而言,越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越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如果放松对年轻干部的跟踪培养和监督管理,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得不到及时改正,不仅不利于年轻干部的自身成长,也可能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十分重视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构建了由组织部门和年轻干部所在单位、挂职单位联动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帮助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比如,建立年轻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对县、科级后备干部中的年轻干部单独建档,实行重点跟踪,每年进行一次科学量化的综合分析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和群众反映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年轻干部全程纪实制度,对挂职锻炼的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定期分析、定期反馈,确保年轻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还建立了年轻干部培养情况台账,由年轻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实时记录年轻干部的成长情况;建立谈心谈话制度,由各级党委书记、组织部长采取座谈会或单独访谈的形式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谈心谈话从中发现优秀“苗子”,进行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