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试点县彭山县乡镇换届观察
彭山县是全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3个试点县之一,也是全国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的唯一试点县。
规范初始提名权,面向体制外选人,懂做群众工作的放宽年龄,好报告好班子并重……彭山县乡镇换届工作亮点频频。
岁末年初,全省乡镇党委换届已经结束,乡镇的人大、政府换届也接近尾声。作为全国乡镇党委换届工作3个试点县之一,全国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唯一试点县,彭山县无疑是全省乡镇换届的一面镜子。
12月下旬,记者走进彭山县探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和往届相对“重人事、轻报告”相比,彭山县换届就鲜明提出了“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的要求。彭山县委书记蔡刚解释说,别小看这句话,里面的信息非常重要,“形成一个好报告是找准科学发展的思路,我们要求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和机关单位意见,可以说报告是集全县之力;选出一个好班子是找准引领发展的领头羊。”
接受采访的彭山县党员群众反映,换届中扩大了党内民主,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提升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亮点1 :规范初始提名
全程差额表决,多数人选多数人
蔡刚在多个县和单位工作过,“过去有的地方每到乡镇换届选举时都会出现"换届综合征",一方面心浮气躁,一方面又东想西想。而组织若指定唯一候选人,有可能损害组织公信力,也不利于干部的个人成长。”
为防止暗箱操作和拉票等违规行为的存在,彭山县从一开始就把“差额、竞争性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写进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的要求中,整个换届过程从报名环节到确定最终人选,组织只负责设置岗位的原则方向,负责资格审查,严格考察、监督过程等,其余像报名环节,个人都可以自荐,群众也可以推荐,而且全程实行差额,并确定了差额比例,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党员群众代表参与。
“以乡镇党委书记为例,彭山在选举过程中采用了全程差额,即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实地调研、竞职演讲和群众投票,然后经县委组织部对群众投票靠前的候选人考察后,按照一定差额提交给县委全委会审议并差额表决,最终再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彭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俞红梅介绍。
现为保胜乡党委书记的曾理,过去曾在另一个乡担任乡长,他至今记得,在自己走上党员大会进行最后PK的时候,还有两人和自己同台竞争现在的职位。“这一民主公开的程序设计,保证了干部选拔是多数人选多数人,确保了选出来的干部"组织认可、群众满意"。”
稍后彭山试点的人大、政府换届,延续了这一制度设计。要求采取个人自荐、联名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公开报名,各乡镇召开民主测评和公开推荐大会,按多于应推荐提名人选1人差额推荐人大主席、乡镇长候选人考察人选,按多于应推荐提名人选2人差额推荐副乡镇长候选人考察人选。经组织考察,县委全委会再差额票决,产生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候选人预备人选,按多于应推荐提名人选1人差额票决产生副乡镇长候选人预备人选。
【解析】
彭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俞红梅:
过程公开,民主测评,自愿报名,竞争选拔,使整个换届程序设计科学规范,从而避免了跑官要官,变伯乐相马为战场选将,使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
亮点2 :面向体制外选人
打破身份制约,扩大选人用人视野
相对于初始提名权的规范,在此次乡镇换届中,彭山面向体制外选人更为引人注目,成了不同于以往换届的最大亮点。
在乡镇工作多年、现为彭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宁武有个体会,过去,全国很多地方在公开推荐乡镇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时,对报名人员一般都设置了许多门槛,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求具备公务员或参公人员身份,由于存在门槛限制,选人视野较窄,许多优秀的人员不能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此次试点中,彭山县改进选人用人制度,从一开始就提出定向公选。在乡镇党委换届中,11个乡镇各拿出1名党委委员职数,面向全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新组织”工作人员、现任村(社区)“两职”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自主创业人员、外出务工人员等8类党员定向公开选拔,全县92名体制外人才报名参选。
这种定向选拔的思路,也在随后的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得以体现,彭山县专门拿出1个副镇长名额,面向全县现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的大学生“村官”定向选拔,吸引了5名大学生“村官”报名。
胡晓菲就是这种体制外选人尝试的受益者。这位“80后”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彭山县担任大学生“村官”,在去年冬天的村委会换届中高票当选武阳乡大塘村村主任。“县里和乡里都打电话给我们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鼓励我们报名竞选。”最终经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实地调研、民主测评、召开公推大会、组织考察、县委常委会票决、人代会选举8个环节后,成功当选观音镇副镇长,完成了 “大学生 "村官"村主任副镇长”的三级跳。
“这次换届打破身份限制,给了我们大学生"村官"等体制外人员很多机会,使我们能够施展才华。”聊到自己的当选,29岁的胡晓菲这样说。
【解析】
彭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宁武:
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镇事业编制身份干部中,选拔一批人才充实进乡镇党委班子,破解了人员可选范围窄的难题,也极大激发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亮点 3:懂做群众工作的放宽年龄
注重基层导向,乡镇工作经历吃香
和胡晓菲同在观音镇任副镇长的干孟林也很“幸运”。今年干孟林已经46岁,按照以往干部年龄限制规则,到了他这个年龄,不可能当副镇长。
但今年一开始,我省就提出了坚持崇尚实干、坚持群众公认、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并明确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般要具有乡镇工作经历,并要求在形成35岁到50岁为主体,注意选拔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适当保留一部分基层经验丰富、工作得力的50岁以上干部。
“在过去,换届中年龄是一道硬杠杠,会把一批乡镇干部卡到二线。而今年换届更讲求形成梯次年龄结构,班子结构优化,队伍能力适应。”俞红梅说。
受益于 “干部任用年龄不搞一刀切”的新规定和乡镇注重管理注重服务的转型,一直在乡镇工作,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孟林又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
以彭山乡镇党委换届为例,换届后彭山各乡镇党委委员平均年龄38.4岁,其中35岁以下的委员占38%;全县92%的乡镇党委书记、90%的党委委员有乡镇工作经历。以乡镇人大、政府班子成员为例,平均年龄为38.6岁,35岁以下的干部占36.1%,同样有90%左右的干部具有乡镇工作经历。党政班子中45岁以上的占20%以上,并且班子中至少有2人熟悉农林牧渔产业。
【解析】
观音镇党委书记王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提速,乡镇需要一批在基层成长、懂基层实际、善于做群众工作而群众也信得过的人。而一批老乡镇干部的留任,恰好可以促进这些问题解决,并能带出一帮熟手。
亮点4 :好报告好班子并重
用好的班子队伍去执行好的报告
在彭山县的干部看来,此次换届还有一个特点:从过去“重人事、轻报告”,变为了人事调整和好的报告并重。
记者翻阅了彭山县党委、人大、政府换届文件发现,彭山县从换届之初,就提出了 “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要求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科学谋划乡镇未来5年发展思路,研究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青龙镇党委书记谢万均过去曾担任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他有个直观感受:过去乡镇的报告不够具体,群众反映听不懂、记不住,而这次县里提出了“语言朴实”“群众语言”要求,为此还开展了“进百姓门、听百姓言、解百姓忧”为主题的“三百”活动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为内容的“四同”活动。
彭山县还广泛开展问卷调查,设置“对乡镇党委总体评价、新一届党委工作着力点、最关心的换届环节”等9个调查项目,众多干部走上街头收集意见。
义和乡村民廖华春还记得,去年年底和今年年中,在党委和政府换届前,都来找他了解意见。“开始我还觉得很难为情,放不开,后来才知道,县里专门要求换届要征求群众意见。”廖华春就说了点心里话:希望乡镇干部能够带来好的经验和门路,多开展培训,让我们掌握一技之长,找份好工作。
“后来我去乡里投票的时候,书记和乡长还专门提到了培训技能和引进龙头企业,开展企业+农户+基地合作。”尽管廖华春不知道这是不是和自己的建议有关,但他觉得很知足:没有白反映。
【解析】
彭山县委书记蔡刚:
客观地说,过去也要征求意见,但乡镇没有这么重视,大家都觉得人都要换了,心理上就有些松懈。但这次我们采取“三上三下”,政府报告还规定了不超过4000字的原则要求,使得乡镇党委、政府比过去都要认真。这也使得报告形成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从现在进行的群众评议活动来看,群众都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