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迎来了党的90华诞。
回溯党的光辉历程,全市广大共产党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科学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本市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形成天津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1年,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收获了喜人成绩单,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向党的9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举行集体学习,紧密联系实际,丰富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效果。同时,把学习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建设目标管理体系。
连续第四年开展的互看互比互学活动,已经成为天津工作的一大特色。各区县在活动中相互借鉴启发,谋划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招法更加多元。
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已经形成风气、形成制度、形成常态、形成规模,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滨海新区建立的全国首个学习型党组织体验中心里,党员干部感受着新颖、先进的数字化团队学习新模式。“中心通过团队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的方式,让思考成为连接学习和创新的纽带。”中心负责人说。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在推动业务上创先争优,积极推动完成了天津市城中村改造项目100亿元银团贷款等一批关系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的评审、合同及贷款发放。
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行企业注册“零收费”,实行中介全程领办服务和“一机双屏”工作模式,创窗口和谐之先,争为民服务之优。
全市各级党组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主攻方向,什么任务艰巨就聚焦在什么任务上创先争优,什么问题突出创先争优就在那儿见行动、出实效。
全市5.07万个基层党组织、102.4万名党员参加了承诺活动,承诺事项达258.6万件。
围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4239名党员干部,组成658个服务工作组深入5347个企业(项目)、1723个村(居)委会进行帮扶,帮助解决问题2.3万个。制定服务基层群众措施10783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分别结成帮扶对子28852个和172286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33762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1706次。(下转第2版)
■
(上接第1版)
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积极争创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通过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近百万人次,制定服务措施上万条,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在“七一”期间的评选表彰活动中,全市44768个基层党支部和320名市级“两代表一委员”进行投票推荐,250.2万名党员群众进行网络投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先后成立了中共天津市社团工委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委,健全完善了市委统一领导,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分级负责的“一统四级”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新组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271个,新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1218个,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分别达56.6%和49.96%。
高标准组织推动乡镇、区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
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本市乡镇、区县先后换届。
在换届工作中,本市做到同步统筹、上下联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努力把区县、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全市134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1.9岁,其中40岁以下和35岁以下干部分别占35.1%和11.2%,比换届前分别提高6.1和7.8个百分点。女干部占17.5%,比换届前提高8.2个百分点。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5%,比换届前提高8.8个百分点。
15个区县新选出的党委常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8.4岁。50岁左右的62人,占37.6%;43岁以下的26人,占15.8%,形成了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研究生文化的107人,占64.8%;大学文化的51人,占30.9%;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上届明显提高。妇女干部23人,占13.9%。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经济、社会管理、群众工作和政府工作的干部均占一定比例。
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坚持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差额遴选等制度在全市普遍推开,并在区县乡镇换届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首次将公开选拔方式应用到党委工作部门和纪检机关职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名、区县常委组织部长6名、市纪检委副局级厅室主任5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工作,积极试点,扎实推进。结合区县换届,采取公推公选方式选拔了7名区县党委书记,采取差额遴选方式选拔了5名常委、纪委书记和6名常委、组织部长,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了11名常委、公安分局长。
截至目前,全市采取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局级干部32名、处级干部1829名,分别占同级新选拔干部总数的34.4%和33.7%。
干部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229个有处级干部任免权单位都实行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12380”举报电话等“三位一体”举报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监督系统。
公务员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加强公务员法配套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涉及公务员招聘录用、有序流动、考核管理等12个意见办法。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市规划局的规划审批“一网通”,加强对规划审批管理及重大事项决策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8月份试运行以来,已在网上审批核发5646件次,规划用地审批阶段的90天自然周期完成率达94.17%。
今年以来,本市着力构建“板块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工作格局,推进“八个板块”建设,探索了符合客观规律、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工作实际的有效载体和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本市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党政机关,建立完善制度1485项,100%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农村,全市3819个村中,全部实行对村公章、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监管,“双联活动”,重大事务“六步决策法”,村民会议、户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四项制度;在国有企业,全市67个集团公司中,全部建立了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系统化、信息化监督模式;在城市社区,市内六区的62个街道769个社区实行了“三级负责、三线联系、分片管理”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等院校,建立了“高校业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制度控制与技术控制的有机结合;在公共事业单位,全市22个部门从服务质量等10个方面,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工程建设领域建立了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平台、大额资金监管平台、质量安全综合监控平台。金融系统构建了金融风险“五大管控体系”。司法系统进一步健全了司法公开、公正廉洁执法、执法过错追究等制度机制;在滨海新区,深化土地交易管理、财政资金监管等“四个机制”建设,打造“制度+科技”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网络。
天津在发展中形成了团结和谐稳定、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