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我市公开选拔市管领导班子副职后备干部笔试在市实验中学进行。来自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省直部门、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1340多人参考,接受组织挑选。市委书记姜有为,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刘殿民,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薛金安等领导亲临考场视察。
此次公选考试,组织过程严密。从命题环节到操作过程,均由市纪委监督人员和公安人员全程监督。笔试时还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参与监督。这次公开选拔市管领导班子副职后备干部,是市委前瞻今后一个时期辽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全面推进转型、进一步提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
市委重视程度高。市委常委会两次研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姜有为多次听取市委组织部关于我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市党政班子领导成员、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以及统战、编办、人社、财政、民委等部门主要领导就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都提出了宝贵意见。9月22日,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通过了《中共辽源市委关于实施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战略目标和主要措施,把后备干部工作进一步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突破常规力度大。这次公选,市委深入解放思想,充分挖掘现有组织、人事政策突破口。一方面,突破行业领域限制。选拔范围面向全市各级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我市行政区域内的中省直部门、国有和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及其他行业组织,为广大干部乃至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突破了资格条件限制。坚持“赛场选才”,放宽职务和任职时间限制,降低了高素质、高职称干部群体,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等社会优秀人才准入门槛,力求以最宽视角选拔贤能。
选拔举措新。突出唯才是举,在选拔年龄上不搞一刀切,实行“推考结合”,对46-50岁的干部由基层择优推荐产生;45岁以下干部面向社会考试选拔,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合理年龄结构。突出德才兼备,不唯成绩论。综合评价考生素质,注重以品行能力、工作实绩以及民意测评等综合因素考量考生是否具备培养潜质。突出用当其长,实行分类选拔。此次笔试,聘请了省、市两级专家和领导,按照党群、教科文卫、政法、行政监管和经济五个类别分别命题,考题紧密结合实践,力求有能力的考得上、干得好的出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