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屡见不鲜,群众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然而,湖北省襄阳市这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名县级领导干部,却由于改变选拔模式、放宽选拔条件、革新组织方式受到考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虽然襄阳仍是中部地区的欠发达城市,但是从这次襄阳市这次公选,笔者看到了地方领导的执政视野,看到了未来襄阳发展的美好前景。
其一、改变选拔模式,真心实意为“四个襄阳”广揽才俊。古语云“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毛主席也曾说过“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人才对于地方、乃至国家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世纪八十年代,襄阳(当时叫襄樊),曾经从全国各地引进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加入地方经济建设洪流,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襄阳一举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明星工业城市。此后,襄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低谷期。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襄阳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为此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新一届领导班子响亮提出“四个襄阳”建设,更是为襄阳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为了真正把“四个襄阳”建设落到实处,襄阳领导班子打破常规,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青年才俊,可谓是真心实意为“四个襄阳”选拔千里马。其选人用人视野已经跳出了地方的“小水洼”,置身于全国青年人才的“大水库”。
其二,放宽选拔条件,无声胜有声回应“周森锋”任用质疑。前一段时间,全国最年轻市长“周森锋”被网友吵得沸沸扬扬,为此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把责任归咎于地方党委以及组织部。襄阳也为此背上了“暗箱操作”的黑锅。此次,襄阳面向全国公选选拔县级领导干部,这无异于用一个简单的事实向网友证明:“只要你有才,就到襄阳来!”全国各地青年才俊,无论你是65后,70后,还是80后甚至是85后,不问“出处”,不问“背景”,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敢于奋勇争先,就可以前来到赛马场上“遛一圈”。这种做法犹如武侠小说中的“如来绵掌”,把千钧力量化为无形,巧妙地回击了网友对于“周森锋任用现象”的质疑,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辩白。
其三,革新组织方式,以小搏大把“改名效应”扬名四海。改名前,襄阳一直以“襄樊”为名,到外地招商、交流,往往需要“破费口舌”为对方解释一番。2010年底,襄樊的执政者顶着各方压力,把名字改回了历史悠久的“襄阳”。虽然遭唾了不少网友的“口水”,但是襄阳的“改名效应”还是显现出来了。这次,襄阳市面向全国公选领导干部,除了选拔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也从一方面扩大了“襄阳”的知名度。尤其是地方政府,不惜斥资免费为考生提供食宿,再现了刘备三顾茅庐似的“求贤如渴”之风。以几十万的“小损失”,博取了举国青年才俊的“大印象”。笔者一位朋友参加了这次公选,虽然没有入围,但是他离开襄阳时,一个劲地称赞“襄阳这次公选组织得非常好,给考生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种口碑,相信会在青年才俊及其朋友间不断传播,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才俊,“投奔”襄阳,为“四个襄阳”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从襄阳公选的变革,我看到了地方执政者宏大的执政视野,过人的执政胆识,四两拨千斤的执政技巧,相信在本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襄阳一定能够崛起于中部,闪耀于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