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正职“公推公选”。打破竞争性选拔干部一般只局限在副职岗位的传统做法,有计划地拿出一些领导班子正职岗位进行公推公选,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近年来,在市管干部层面,先后公推公选产生了市教育局局长、建设局局长、科技局局长、接待办主任、农机局局长等热点岗位的6名负责人。同时,推进市县(区)两级整体联动,组织基层县区先后拿出委办局和乡镇等54个领导班子的正职岗位进行公推公选。
结构型干部“定向公选”。对因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需要的干部,合理设定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公开选拔。针对全市城建规划、港口建设等领域缺乏高端人才的实际,面向全国定向公选了7名博士研究生。针对市级机关领导班子中缺乏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基层领导班子中缺乏优秀年轻干部的实际,面向全市党政机关选拔了10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任党委副书记,选拔10名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的基层干部到市级机关任县处级副职,有效缓解了领导班子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基层班子“公推直选”。改进候选人提名和选举方式,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先后在灌云县穆圩乡、港口集团第四港务公司党委、市财政局机关党委等单位开展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全市村党组织换届中,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有效发扬了民主,激发了党员政治参与热情,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机关中层“竞争上岗”。制定《连云港市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要求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层职位出现空缺并需要提拔产生人选的,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方式产生。近年来,先后组织了2次全员竞争上岗和60余次缺位竞争上岗,5489人通过竞岗走上了中层领导干部岗位,276名机关干部在竞争中落岗,有效激发了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活力,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的鲜明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