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保康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对张世伟任代县长进行表决。无记名投票,全票通过!
张世伟,这位38岁的博士,原为襄阳市襄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这次市里公开推荐、差额选拔方式选拔3名县委书记、5名县(市、区)长,他通过多个程序胜出。
金秋十月,襄阳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优选出的8名县市党政主职干部走马上任,在众望所归中踏上事业的新起点。
配强主职给力“四个襄阳”
一次性公开推荐、差额选拔8名县市党政正职,在我省尚属首次。
这是襄阳市委在关键时期、抓关键岗位干部选配的非常之举。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市、县、乡换届之年。
2011年,对襄阳来说,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召开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现场办公会。李鸿忠书记提出,襄阳要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关键要建设好“四个襄阳”,即: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
随后,中央和省委对襄阳领导体制作出重大调整,由省委常委范锐平同志兼任襄阳市委书记。
领导体制的变化,全省实施“一主两副”战略,为襄阳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发展之要,在于用人。
建设“四个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开局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推进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新期待。
加快“四个襄阳”建设,县域经济要挑大梁、扛大旗。县市党政正职是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却对推进襄阳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换一次,一次管五年。换届,是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的契机。
结合换届,襄阳市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把空缺出来的部分党政正职岗位拿出来公开推荐、差额选拔。
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介绍:“公开推荐、差额选拔,目的是拓宽选人视野,提高用人公信度,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用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线,为加快"四个襄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全程差额实现好中选优
“想不到我也有机会推荐谁来当县委书记、县长!”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市党代表闵洪彦对记者说。
9月15日,襄阳市委召开大会,进行公开推荐、差额选拔第一个环节的“海选”。
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家”领导、法检“两长”和其他现职副厅级以上干部,县(市、区)党政正职,其他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副书记,市委和市政府直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负责人,还有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共计150多人。他们在400多名符合条件的对象中进行第一轮民主推荐,按照1比2的比例产生16名人选。
闵洪彦作为“两代表一委员”,行使推荐权。拿着厚厚的花名册,他认真比对,投下神圣一票:“我推荐的是那些在群众中呼声高、能干事、干实事的干部。”
第一轮民主推荐后,紧接着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进行第二轮署名推荐,在16名人选中按程序差额产生了4名县委书记、8名县(市、区)长拟任人选考察对象。
市委常委会在听取考察情况汇报后进行差额票决,产生3名县委书记和5名县(市、区)长拟任人选,报省委、省委组织部审批,征求市委全委会委员意见,并经公示后到任。
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全程差额“比选”,做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考察环节非常重要。
第二轮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后,市委从市直有关单位抽调32名政治素质强、熟悉干部人事工作的同志组成8个考察组,与省委组织部派出的考察组配合,对12名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
为把考察工作抓好抓实,市委采取“五量化、五分析”的考察办法。“五量化”,即对考察对象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近3年年度考核和素质测试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排名。“五分析”,即对考察对象得票情况、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工作经历和发展潜力、需要改进的问题和不足等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把握和客观评价他们的综合素质。
具体操作上,运用“两评”的方式,即对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同时,一并进行德的表现和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反向专项测评,更加注重对干部“德”的考察;运用实绩评估的方式,更加注重干部工作实绩的考察;运用综合素质能力测试等方式,更加注重干部领导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
考察组还进行民意调查,找邻居、同事、服务对象谈,了解被考察干部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工作表现等情况。
立体考察、量化考察,对被考察干部一一准确画像,从而为常委会讨论、票决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
创新机制彰显用人导向
在换届中,襄阳市委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前提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的探索,树立用人新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范锐平说:“这次公开推荐、差额选拔,把推荐权交给干部群众,把提名权交给市委全委会,把考核权交给综合考评组,把决策权交给市委常委会,体现了民主的理念、责任的理念、竞争的理念。”
让多数人来选,在多数人中选。第一个环节的民主推荐,参加人数150多人,集中了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智慧,体现了扩大民主。被推荐对象有400多人,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
第二个环节实名推荐,体现了责任。
考察环节,加强了对干部德的考察和对实绩的考核,全方位,精细化,增强了考察的科学性。
8名获任干部之一、谷城县委书记艾文金深有体会地说:“先述职,后测评,要靠实绩说话。综合素质测试,全靠平时积累。如果平时不注意学习,就难以过关。”
8名获任干部之一、南漳县代县长王鹏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这次市里采取公开推荐、差额选拔方式来选人的话,我几乎不可能有机会从市直部门到南漳,获得这片施展拳脚的天地。”
公开推荐、差额选拔,不仅选出了一批好干部,还探索了一个好机制。
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向记者反映,这次选配党政正职,公信度高,彰显了注重基层、干事创业、廉洁勤政的用人导向,让人倍感振奋。一些机关干部表示:这次选拔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标杆,更看到了奋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