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独掌大权40多年,特立独行,不受约束,不时语出惊人,显现“传奇”色彩。
政变掌权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苏尔特镇一个帐篷内,父母是贝都因人。卡扎菲年轻时放弃进入大学进修地理学的机会,加入军队,在英国一所陆军通信学校短期学习。1969年,他率一批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开始掌管利比亚。
上台后,他首先夺回对石油资源的控制权。除发展军事,卡扎菲投资数项大工程,包括在米苏拉塔修建大型钢厂、在沙漠打井,把水引入海岸城镇等。他同时醉心于泛阿拉伯运动,一度试图合并利比亚、埃及和叙利亚,遭遇失败。
交恶西方
西方国家一度指认卡扎菲支持恐怖组织,双方关系长期冷淡。美国等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经济制裁,孤立卡扎菲。
近年来,卡扎菲调整对外政策。2003年,卡扎菲宣布放弃秘密研制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项目。利比亚同时愿意为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赔偿。美国投桃报李。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结束对利比亚的制裁。利比亚与西方关系随之升温。
2011年,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西方国家指认卡扎菲镇压反对派,双方再次“翻脸”。
行为无常
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眼中,卡扎菲行为怪异,难以琢磨,不愿接受任何“约束”。
虽然大权在握,卡扎菲没有官方头衔,因而避开了国外诸多限制。不管在国内还是出访国外,卡扎菲经常身穿部族传统服装,住在一顶巨大的帐篷内,身边有十几名女性保镖护卫。
2009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卡扎菲上台发言。按常规,他有10分钟发言时间。然而,他持续发言一个多小时,语出惊人,当众扔掉《联合国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