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2011年莆田市竞争性选拔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选择调研县区(管委会)签名仪式”在荔城区礼堂举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组织部竞争性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承通出席并讲话。
林承通强调,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是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实际行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是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具体举措,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要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充分相信面试的公平公正,踊跃参加调研面试。其中要特别重视调研面试工作的公平公正问题,因为公平公正是竞争性选拔工作的“生命线”,是每个考生切身利益的“保护伞”,是贯穿整个竞争性选拔工作的“硬道理”,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浓厚氛围。林承通鼓励大家要相信组织,相信自己,珍惜调研机会,好好把握机遇,勇于接受挑战,努力学习提高,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市这次竞争性选拔乡镇(街道)副乡镇长(副主任)报名人数为1022人,资格初审合格997人,参加笔试899人,根据本次竞争性选拔《简章》的规定,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产生的5:1人选为285人,因部分考生分数相同原因,入围人数为292人,经资格复审,实际入围的人数为287人。
从入围人选的笔试成绩来看,呈现五个明显特点:一是县区分布较为均衡,除个别县区外,其他县区上线人数与乡镇数比例大致相当;二是副科级以下干部人数较多,事业副科级干部10人,占3.4%,副科级以下干部282人,占96.6%;三是事业干部比例较大,除公务员69人,占23.6%,其他均为事业单位干部(含参公干部39名),占76.4%;四是学历层次较高,除2名副科级干部是大专学历外,其他的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占99.3%,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五是年纪普遍较轻,35岁以下的占77.4%,其中30周岁以下的占49.32%,31至35周岁的占28.08%,年龄最大的41周岁(已是副科级干部),最小的22周岁。这些显著特点与市委通过开展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意图是完全吻合的。
据介绍,组织签名仪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笔试分数和抽签顺序,让全体入围人选公开透明地选择其调研面试的县区(管委会),杜绝一切人为操作的可能,确保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在签名仪式上,所有入围人选的姓名、成绩及名次全部公开,监督人员全程监督,287个调研面试人选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均能根据本人的得分情况和意愿,选择调研的县区(管委会)。各县区(管委会)将按照统一的调研模式,认真准备,周密安排,让调研面试人选尽快熟悉基层情况,从而为面试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基础;面试将采取“大评委制”,每个考室的7名专业评委中,委托上级专业机构从外地随机抽调的达4名,主考官也在外地评委中临时抽签确定。除专业评委外,还由各县区(管委会)随机抽取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乡镇(街道)干部、村(居)主干和村(居)代表担任面试评委,以扩大选人用人的民主,专业评委与其他评委评分比例为8:2。为避免同一县区因面试评委组成不同而造成得分差异,还专门引入了国家公务员考录面试成绩评分通用的“成绩修正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这些竞争性选拔面试工作创新之举的推出,目的在于进一步树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公正导向。 (记者 陈光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