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海外博士学位、通过全国公开选拔上任的山西省太原市水务局原局长都洁因索贿受贿、虚构项目套取财政资金,前不久被法院二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都洁从一名年轻学者到腐败干部的蜕变之路发人深省。(9月29日新华网)
与很多贪腐案件不同,“女博士局长”的堕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公选”。“女博士局长”拥有海外博士学位,不仅有“才”,而且是“太有才”了;又是通过全国公选当上局长的,不但让人信服,而且让人寄予厚望。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博学多才、年轻有为(当局长时41岁)的女局长,竟然上任伊始就索取贿赂,虚报项目套取公款。由此看出,“女博士局长”的“才”与“德”形成了很大的落差。公选出来的局长何以至此,值得公选制度反思。
在当前的考试中,高考被称为是最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除此之外,恐怕就要算公选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广招贤才,纷纷采取公选方式招贤纳士,公选范围从全市、全省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比如四川、江苏等省市。实践证明,公选来的人才作用发挥明显,受到百姓欢迎,值得党和政府信赖。但是,公选的人才中也有害群之马,“女博士局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国选拔干部的一贯原则:有德有才者,理当重用;有德无才者,可用不可用,最好不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能用;无德无才者,根本不得用。“女博士局长”属于“无德有才”,其德越低下,其才越突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危害越大,这种干部是坚决不能用的,不知怎么就通过公选当上局长了!
报道称,记者走访“女博士局长”工作过的山西、湖北等地一些干部群众。他们认为,都洁学历高、会考试,但其言行举止并不像是一个学者,在当地干部群众中的口碑并不好;自恃比别人读的书多,又是局里一把手,把组织上对她的信任当成可以凌驾一切的特权,于是赤裸裸地索贿,没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过于自以为是,听不进不同意见,让一些同事很反感;在日常工作中独断专行,把单位当成她家的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全失效……
正如有的干部群众指出的,都洁的迅速堕落表明“有才学并不代表有德行,会考试并不代表会办事”,如果领导干部忽视自身的廉洁自律,加上教育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即便很有学问也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女博士局长”的堕落,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公选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第一,“公选”一定要姓“公”,切实“选”出德才兼备尤其是品德高尚的领导干部。第二,加强对公选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以此提升干部素质,确保干部合格履职。第三,加大对公选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加大群众评议力度,确保干部在群众中立得起来。第四,随时对公选领导干部敲廉洁自律警钟,让他们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常思贪欲之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总而言之,公选领导干部既要重“选”,还须重“管”,特别是要加强对公选干部的后续管理。太原市中级法院刑一庭法官杨力认为,公选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面对岗位的变化、权力的增加,一些人容易忘乎所以,私欲膨胀,如果缺乏教育监督,很容易滋生腐败。“女博士局长”的沉沦是公选的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希望我国的公选制度向着健康方向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