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在机制体制方面探索创新,切实做到“四个下足功夫”,着力做好做活人才文章,让“千里马”脱颖而出。2009年以来,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我区已先后有11名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5名干部走上县级领导岗位,其中在今年县处级领导干部公选中有3名干部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深入学习、强化培训,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将加强干部学习培训作为提升全区领导干部素质、推进跨越发展的最有力抓手来抓。坚持“以能力强人才、以人才壮队伍”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党政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全面推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开放制度和联组学习活动,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班子”等创建活动,抓好抓实理论学习工作;成立区委中心组学习讲师团,开办“龙马大讲坛”,到各乡镇街、区级部门进行巡回宣讲,提升干部理论素质;邀请清华大学博导于永达教授、北京大学研究员胡弼华、西南财大博导杨继瑞教授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我区开展“区域竞争力提升”等各种切合实际的专题培训8期,培训党政人才2000余人次,着力开阔了干部眼界。同时,采取“一线培养、竞岗交流、挂职锻炼、援助服务”等方式,加强干部人才的锻炼和培养。2010年以来选派了53名干部到项目一线培养、12名干部到上海马陆镇学习、11名干部人才到藏区挂职锻炼。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人才选用上下足功夫。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和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在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和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建立干部平时考核档案,把干部道德素质、履行岗位职责、关键时刻表现和日常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鲜明“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用“扎根基层、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营造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用人环境,形成了党员干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在2011年的全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中,龙马潭区的所有指标均进入第一档。
阳光选人、竞争择优,在人才活力上下足功夫。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促使党政人才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上发生较大转变。特别注重在选任程序和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扩大选人视野,通过公开空缺职位、自愿报名、竞职陈述、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差额上会,选出人岗相适、能力突出的干部。今年我区面向全市公选7名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不断完善后备干部储备机制,形成“一年基层推荐、一年公开选拔”的,2009年面向全区公选10名公务员副科级后备干部已按干部选任程序全部予以提拔;2011年以来,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干部的比例已达到干部提拔的63%;目前,正在进行干部的交流下派和公选12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工作,着力达到“选拔一批、储备一批、激励一批”的良好效果。
创新管理、有效激励,在人才关爱上下足功夫。出台《干部个人日常表现记实办法》,为全区3865名干部建立《平时考核档案》,将干部的正面表现、负面表现和中性表现记录在案,作为评价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创新出《“两推两比”量化评价实施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名人选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根据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情况,绘制出乡镇、区级部门班子柱形分析图,全面分析班子运行情况;出台《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科级领导干部办法》,加大治庸治懒治软力度,对2名不胜任不称职副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免职;制定《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正常流动后工作、财物的监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薪酬等物质激励、提拔使用等政治激励、表彰表扬等精神激励。对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在选拔领导干部时优先任用,并给予每月300元的岗位补助;每两年开展一次“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5000元奖励;对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拔尖人才”等特殊荣誉的优秀人才,给予1万元以内的奖励;完善“领导联系”、“定期走访慰问”等人才关爱制度,设立人才帮扶基金,解决优秀人才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为优秀人才安心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激情和内生动力。(熊维平)
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