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柱)“还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能当上个乡官!”8月25日上午9时,记者在四川广元市元坝区黄龙乡政府找到刚任乡党委委员才一个月的陆从敬时,他提着包正准备下村到户去尽快熟悉基层情况。今年37岁的他,曾外出在深圳、浙江打工长达8年,从普工干起,在数家制造业企业做过基层管理工作,并曾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当过教导主任。
小陆告诉记者,在今年5月广元市委组织部发布从“体制外”公开选拔乡镇干部的公告后,他最初也仅仅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哪知还“梦想成真”了!其实,此次在广元“梦想成真”的还远不止小陆一位农民工。
据广元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科长何宁介绍,为加快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拘一格选人才,广元市委组织部在今年全市乡镇党委换届前,特别拿出51个乡镇党委成员职位,面向“体制外”人员进行公开选拔,具体包括村和社区干部、“两新组织”(新经济、新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单位中的工人、外出务工人员,以及私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其中,设定了6个职位直接面对外出务工人员公开竞选。最终,这6个定向公开选拔的乡镇党委委员职位,在外出务工及返乡创业青年农民党员中选用。他还说,农民工党员被公选上乡镇党委委员后,下一步将在政府换届中被安排担任副乡镇长职务。
打破“身份界限”定向从农民工中公选“乡官”,这在作为川北门户的广元市还是第一次。在发布公选公告的第三天,当地相继就有160多名长期在外务工的青年农民党员争相报名。“我是在乡党委书记的电话动员下报的名”,陆从敬说,当初想考得上考不上都无所谓,但激动又高兴的是:这毕竟给返乡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人员敞开了一道能在政治上显示作为的大门。
据悉,为确保这次“公选”的公平竞争,广元还结合乡镇岗位的职责和不同类别群体人员的特点而“量身定做”分类命题,让同一类人员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同时,在入围面试中实行“大评委制”,即:首次让基层群众来当评委。担任群众评委的射箭乡京元村支部书记刘京元说:“过去选干部大多是领导当评委,现在扩大到群众当评委而让我们有了发言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作者:高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