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拂面
——四川达州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述
体制外公选乡镇党委委员、体制内推行双向互派制度、开展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今年以来,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招频出,创造了组织满意、干部服气、群众认可的良好效应。
鲜明选人用人导向
“大力选拔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真正让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市委始终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今年全市已有24名表现优秀的援藏干部、37名在抗旱救灾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在乡镇换届中,我市还大胆使用在经济发展主战场表现优秀的干部,优先使用一批具有“三化”学历或工作经历的干部,重点选配中心城镇、工业重镇和农业大镇的党委班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干部选任中,坚持把“话语权”交给群众,创新实施了“双向互评办法”,组织市直部门班子成员与县(市、区)对口联系分管领导之间相互考核打分,推出优秀的、排出较差的,并充分运用双向互评及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结果。在推荐新一届县级领导班子成员中,采取“会议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基层干部群众代表推荐”办法,在推荐后备干部中,实行“非定向民主推荐+个别谈话推荐”的办法,做到充分体现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今年4月初,我市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启动定向统筹公选100名乡镇党委委员工作,面向农村基层一线等体制外优秀群体定向公开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公选职位全部放在2万人以上或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大乡大镇,其中定向村(社区)书记、大学生村官职位就达34个,是我市历次公选中拿出职位最多、岗位最好的一次。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有效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尊平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拿出这么多、这么好的职位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表明了市委广阔的选人用人视野。”下派到宣汉县建设局任职的陈立舜,在报名参加县处级领导干部考试后,由衷地感叹。8月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的统筹下,我市公开选拔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9个重要职位的县处级干部,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今年5月底,宣汉县率先启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工作,从住建、财政、审计等8个单位拿出10个岗位,面向全国聘任规划、会计、审计、畜牧等6名总师、2名乡镇科技专员和档案、网管员2个辅助岗位。此举的推出,彻底打破了公务员“一考定终生”的局面,吸引了全国各地532名优秀人才报名参与。
优化选人用人环境
换届工作启动前,本着“沟通思想、回应述求,注重警示、理顺情绪”的原则,紧贴个人进退、班子建设、事业发展、换届纪律和组织工作五个方面内容,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已与138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收集合理意见建议280多条,整改问题170余件,对有不良思想倾向的29名干部及时进行了诫勉。通过谈心谈话,谈出了良好心态,谈出了团结和睦,谈出了工作激情,谈出了清风正气,谈出了真知灼见,有力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推进。
抓住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契机,建立健全“从基层来、到基层去”长效机制,创新实施5年100名乡镇优秀党委书记(乡镇长)选上来、100名年轻机关优秀科级干部走下去的“双向互派培养工程”,把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选派到重要市级部门担任科长,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开阔他们的眼界胸襟、增强他们的本事本领;把优秀的市级部门中层干部选派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弥补他们的能力、经历缺陷,促其全面进步。全市已有2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上派到市级部门工作,20名优秀市级机关中层干部选派到基层锻炼。
针对很多干部人才因超负荷工作,长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问题,在市中心城区医院建立50个“治未病”病房,面向离休老同志,老领导,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重要代表,各条战线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体检、保健医生联系制度、巡回医疗保健、保健预防服务等保健措施,让在职干部人才身心愉悦、离退休老干部身体健康,得到了一致好评。

